中医针灸基础理论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LOGO 中医针灸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针灸的相关内容 一、针灸的作用 1 二、针灸注意事项 2 三、针灸的适应症 3 四、针灸的异常处理 4 一、针灸究竟有什么作用 2.调和阴阳 3.扶正祛邪 1.疏通经络 针灸可使瘀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 ,是针灸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治疗作用。 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其临床常常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疏通经络主要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梅花针叩刺、拔罐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针灸调和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如中风后出现的足内翻,从经络辨证上可确定为阳缓而阴急,治疗时采用补阳经而泻阴经的针刺方法,平衡阴阳。 针灸可扶助机体正气及祛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实质上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正胜邪退则病缓,正不胜邪则病情加重。因此,扶正祛邪既是疾病向良性方向转归的基本保证,又是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过程。 二、针灸的注意事项 1、每次应诊前请先将身体清洗干净以便诊断治疗 2、病患宜穿宽松衣服女性应穿两节式套装较为方便请不要穿裤袜 3、针灸时身体放松请勿摇动翻身以免疼痛 4、凡大肌大渴饭后困倦时皆不宜针灸针灸时请保持心平气和 5、针灸后如有皮下出血或有青肿等现象乃属自然反应勿需紧张几天后自会消失 6、针后如有过度皮劳酸胀等现象乃属自然现象勿需过虑 三、针灸的适应症 适 应 症 1、痛症:关节炎,风湿痛,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网球肘,肩颈痛,五十肩,腕痛,手足麻木,腰背痛,坐股神经痛,扭伤,退化性膝痛,神经肌肉痛,运动伤害等 2、耳鼻喉疾患:耳鸣,过敏性鼻炎,神经性重听,梅尼耳氏征后群 3、肠胃系统: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打嗝,消化性障碍 4、呼吸系统:气喘,咽喉炎,气管炎等 5、精神系统:失眠焦虑,精神官能症,神经衰弱,性机能障碍等 6、神经系统:颜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肌肉萎缩,神经功能障碍等 7、皮肤系统:青春痘,过敏性皮肤炎,带状炮疹后疼痛,全身痒等 8、妇科系统: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障碍等 9、其它:减肥,假性进视,戒烟,戒酒 四、针灸的异常处理 血肿 滞针 起水泡 断针 晕针 皮肤灼伤 弯针 针灸异常处理 一、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 原因: 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 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 现象 : 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 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预防 :对于晕针应注重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 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 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少时再予针 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 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应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滞针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人则感觉剧痛的现象。 原因 : 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病人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 现象 : 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病人痛不可忍。 处理 : 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医 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 预防 :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若用搓法时,应注意与提插法的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 三、弯针 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 原因

文档评论(0)

超级文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机构承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安全管理制度、PPT演示方案定制

认证主体温州文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30303MA2863EJ3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