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处理.ppt

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处理.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封闭疗法 ? 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常用0.25%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局部封闭。 3、中西药制剂 ? 依照中医祛瘀活血消肿方法制成的中药制剂,对药物渗漏引起的水肿、淤血、疼痛疗效好。如:烫伤膏外涂肿胀部位治疗输液外漏效果好。 4、照射疗法 ? 可用红外线照射10min左右,使局部组织干燥;用浸有庆大霉素8万U、654-210mg的纱布敷于外渗处,在用紫外线照射20min左右2~3次/d,可达到预防感染、抗炎收敛,促进微循环的效果。 1、病理因素 ? 由于高热。脱水都可以使血管周围内外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血管壁的渗透性和脆性,局部感染和末梢循环差可引起局部组织的代谢障碍及供养不足,从而导致局部酸中毒,诱发血管壁的损伤此时选择粗直的血管,两人操作,用5ml注射器,接4号半的头皮针头,边穿刺边抽回血,防止假性堵塞,此法成功率较高。 2、机械因素 ? 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可采用留置针。 3、药物因素 ? 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 4、穿刺部位不当 ? 如耳后,枕静脉,可逆向穿刺,指导家长适当的约束患儿,可抱起,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 处理措施 ? 找出外渗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在使用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尽可能的选择粗且直的血管。同时应用微量泵使药物均匀的进入到血管,对于机械因素引起的外渗,我们采取适当约束,将患儿的双手包与包被中采用对侧卧位,即穿刺部位与卧位相反,对于已穿刺的静脉可逆向穿刺即逆心穿刺,由于头皮静脉无静脉瓣此种穿法可避免重复穿刺为愈合而引起的外渗现象,对于生理病理,穿刺部位不当引起的外渗可采用更换穿刺部位,加强按压时间,保护静脉等。 太高患肢 50%硫酸镁湿冷敷(可+地塞米松)、土豆片贴敷 1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 2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为游离脂肪酸。透明质酸酶为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可促使皮下输液或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常稀释后以细针头在渗出处分5处注射。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可将透明质酸150~300μm加入0.25%的普鲁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做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50%硫酸镁持续湿敷6小时以上 酚妥拉明局部封闭治疗 如皮肤无破损、可用喜疗妥乳膏局部外涂 * 1、药物出现外渗的概念与分级 2、临床表现 3、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 4、药物外渗/渗出的预防 5、药物外渗/渗出的处理 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根据INS的标准,将渗出/分为5级 0级:没有症状 ? Ⅰ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cm,伴有(无)疼痛 ? Ⅱ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15cm,皮肤发冷,有(无)疼痛 ? Ⅲ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5cm,皮肤发冷,轻到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 Ⅳ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班、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5cm,可凹陷性水肿,循环障碍,中等到重度疼痛。可为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疱剂或刺激性的液体渗出。任何容量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的外渗都属于Ⅳ级医疗事故。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判断外渗 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1、药物因素 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必要时可以使用微量泵进行调节。 2、物理因素 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3、机械因素 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并热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针尖滑脱血管。 4、血管因素 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 血管活性药: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血管刺激性药物

文档评论(0)

工地小黄跑路不提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工地小黄,医疗护理,土建类资料,方案、交底,安全质量资料全网最全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