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演奏技巧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扬琴演奏技巧方法 第一节 扬琴演奏手形   扬琴演奏正确手形,是半握拳状的手型,是从握拳状手形到半握拳状手形的过渡,演奏手形呈虚拳空心,并要求手指自然弯曲,手指关节自然突出。对手指的具体位置要求是食指中指大拇指呈三足鼎立,无名指和小指给予辅助力量。   练习要求:1、握拳练习;2、半握拳练习   第二节 扬琴琴竹   1、扬琴琴竹说   扬琴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也是世界性的乐器,它广泛流传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因而形成多种不同风格文化的扬琴。它有三大体系,中国扬琴体系、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但是,在国外,扬琴所使用的敲击工具和中国扬琴使用的工具不一样,是一种类似勺子形状的木质琴槌,它在质料制作上、尺寸长短上、厚薄软硬上、琴弦粗细上、装饰图案上,各国均异,音色接近于钢琴的音色。在我国,扬琴经过劳动人民数百年的再创造,更新、改革、替代,已从形制上、音色上、演奏上、技巧上、流派上,大不同于外国扬琴,自成体系,形成独特的中国民族风格。尤其是在演奏工具上,使用一付竹子制作,有弹性、韧性、灵巧的工具,称谓琴竹,来作为中国扬琴的激发体、演奏工具,其击奏发音清澈透亮、浑厚圆润、华丽典雅,极富有中国民族特色。对琴竹的称谓,在我国各地,叫法不尽相同,在我国出版的扬琴著作、发表的扬琴论文中,称谓也不统一。所以,有叫琴键、琴笕、琴扦、琴签、琴槌,也有叫键子、飞子、击片、扬子等。但从扬琴教学规范的角度来说,叫琴竹比较恰当确切,这也是大家倾向,比较赞同的统称。琴竹的使用,早在清代,一七五一年,印光任、张汝霜撰,《澳门记略》一书中,下卷就有记载。“铜丝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书中所说的“铜丝琴”,是指未改革的传统小扬琴,使用铜丝为琴弦而得名;“削竹扣之”是指击弦工具已改革采用竹制的琴竹;“铮铮琮琮”是指中国扬琴使用琴竹演奏而发出的美妙的旋律和音色。   2、扬琴琴竹部位名称   琴竹分三部分:竹头部分、颤动部分、持竹部分   第三节 扬琴持竹(手指持琴竹的位置)   扬琴持竹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   1、二指持竹:食指、大拇指持竹,民间持竹方法,虽灵活,但不宜控制;   2、三指持竹:食指、中指、大拇指持竹,常用持竹方法,宜控制,又灵活,但不宜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体会,逐渐掌握。   3、全指持竹: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持竹,民间持竹方法。宜控制,但不灵活。   4、三指持竹法:常用持竹法,即右手持竹位置:右手指大姆指、中指、食指持竹,具体位置是琴竹放置在食指第一指关节的左侧。中指的第一指关节的右侧,大姆指指关节微突按在食指和中指的中缝琴竹上。无名指和小指合拢给中指予以辅助力量。三指持竹法既灵活,又能控制。(左手持竹位置:和右手对称,正好相反)   第四节 扬琴持竹、运竹手臂角度的确定   1、伸:两手持竹,手心相对,两手臂等距离伸直。   2、曲:两手臂回收,手心相对,呈凸字型。   3、立:两手持竹,琴竹直立,呈九十度角。   第五节 扬琴运竹   1、扬琴运竹种类:   (1)扬琴手腕运竹:常用运竹方法。   (2)扬琴臂腕运竹:常用运竹方法。用来美化、渲染、烘托扬琴演奏动作;下分大臂腕运竹和小臂腕运竹。   (3)扬琴手指运竹:民间运竹方法。   (4)扬琴小臂运竹:民间运竹方法。   2、扬琴手腕运竹可分三个步骤来完成解决,即分解动作,连续动作,完成动作。   (1)分解动作:主要练习手腕灵活,通过慢练,掌握运竹的起竹和落竹(简称起落)   (2)连续动作:主要练习手腕转动,加强手腕小臂肌肉的外转和内转,领会一次性完成运竹的起竹、落竹和回竹动作(简称起落回)。   (3)完成动作:主要练习手腕的弹动击奏方法,在完成运竹的起竹、落竹、回竹的同时,落竹改为弹竹动作,领会手腕运用弹动发力方法。(简称起弹回)   3、扬琴臂腕运竹:下分大臂腕运竹和小臂腕运竹。   (1)大臂腕运竹:靠大臂、小臂和手腕的击奏连贯动作运竹,用来美化、渲染、烘托扬琴演奏动作;常用于强力度,乐曲高潮乐段的处理。   (2)小臂腕运竹:小臂和手腕的击奏连贯动作运竹,用来美化、渲染、烘托扬琴演奏动作;常用于抒情、如歌的乐段的处理。   第六节 扬琴击奏发音部位   1、竹头击奏部位   2、击奏琴弦部位   3、手腕弹动方法击奏   4、在扬琴音板上准确击奏标记   练习要求:音位图的学习;扬琴竹头标记;音板标记。   第七节 扬琴竹序   1、右竹序:连续右手击奏   2、左竹序:连续左手击奏   3、混合竹序:两手交替击奏。下分:   (1)右左竹序:右起头,两手交替击奏。   (2)左右竹序:左起头,两手交替击奏。   4、连竹序:特殊竹序,又称右右左竹序   5、换竹序:调整竹序的方法,如右左竹小序调整到左右竹序   

文档评论(0)

小小新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