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术》教学课件—03防止现场中毒伤害.ppt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课件—03防止现场中毒伤害.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任务四 中毒的急救 项目三 防止现场中毒伤害 * 职业中毒的发生实际上是有毒物质、生产环境及劳动者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要切断三者之间的联系,职业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1. 呼吸道 这是最常见和主要的途径。呈气体、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主要部位是支气管和肺泡。经呼吸道吸收的毒物吸入肺泡后,很快能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中,毒物随肺循环血液而流回心脏,然后不经过肝脏解毒,即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分布到全身各处。 2. 皮肤 在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而中毒者也较常见。某些毒物可透过完整的皮肤进入体内。皮肤吸收的毒物一般是通过表皮屏障到达真皮,进入血液循环的。脂溶性毒物可经皮肤直接吸收,如芳香族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苯及同系物等。个别金属如汞亦可经皮肤吸收。某些气态毒物,如氰化氢,浓度较高时也可经皮肤进入体内。皮肤有病损时,不能经完整皮肤吸收的毒物,也能大量吸收。 3. 消化道 在生产环境中,单纯从消化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的机会比较少见。往往是由于手被毒物污染后直接用污染的手拿食物吃,而造成毒物随食物进入消化道。 二、常见的化工职业中毒 (1)刺激性气体中毒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人的眼睛、皮肤,特别是对呼吸到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气体的总称。常见的刺激性气体主要有氯气、氨气、氮氧化物、光气、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接触浓度的大小和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关,轻度刺激作用,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一过性的,不再接触或吸入,不适反应很快就会消失,不治也可能会好。明显或严重的刺激作用,不仅出现刺激反应,而且会造成人体器官、系统组织的破坏,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刺激性气体中毒主要存在三种中毒症状。 ①化学性(或称中毒性)呼吸道炎 ②化学性(中毒性)肺炎 ③化学性(中毒性)肺水肿 (2)窒息性气体中毒 窒息性气体是指吸入该气体后,造成人体组织处于缺氧状态的气体。一般分为以下三类。 ① 单纯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这类气体本身毒性很小或无毒,但当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加时,就会相应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造成人体吸入氧不足而发生窒息。 ② 血液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苯的硝基或氨基化合物蒸气等。血液窒息性气体的毒性在于它们能明显降低血红蛋白对氧气的化学结合能力,从而造成组织供氧障碍。 ③ 细胞窒息性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等,这类毒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而发生窒息。 三、几种典型有害气体的中毒症状 训练内容 中毒急救方法 一、急性化学中毒急救 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很多,如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等。因此中毒急救与应急抢险和救援密不可分。 (一)隔离、疏散 1.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① 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② 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③ 泄漏溢出的危险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① 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② 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③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④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注意: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二) 防护 根据事故物质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并根据防护等级按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 (三) 询情和侦检 ① 询问遇险人员情况,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② 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③ 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四) 现场急救 1.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① 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

文档评论(0)

139****19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副教授、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一线教师。

认证主体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21日上传了副教授、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