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阅读难点突破1 解读诗意有秘笈.docx

高考古诗词阅读难点突破1 解读诗意有秘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高考古诗词阅读难点突破——如何快速读懂诗意? 考前点睛微专题一 :解读诗意有秘笈 多力并举显灵通 难点:读不懂诗,就不会做题。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最大的难度在于读不懂诗意。 一、牢记读诗“三步骤” 第一步:先看标题、作者、注释,尽可能多的创设情境融 入诗歌写作环境,为理解诗歌正文部分服务。标题讲明中心事 件,作者可以知人论世,注释是答题的关键所在。 第二步:再来细读诗句,初步弄清诗意,不懂的地方画上 横线,暂且放过。 第三步:接看选择题 ABCD 四项。四项中 99%的内容是正确的,回过头来确 定一下自己对诗意理解是否准确,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选项内容来读懂。 【现场示例】【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22 届高三 4 月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6 题。 蝶恋花 密州上元①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 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②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 垂野。 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次年上元节 写下此词。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灾,村民举行社祭 祈求丰年。 读标题: 读作者: 读注释: 读选项: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杭州上元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与前人“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句,都点明 了“尘”与“马”的关系。“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清润。 2 语文畅学优 2022 作文备考系列 请联系微信wxcbh3407 加入 QQ 资料群 C.“寂寞山城人老也”是过渡句,使情调陡转。“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密州民生凋敝,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箫鼓乐曲。 D.“火冷灯稀霜露下”,这里的“霜露”与前文“霜”的表达效果一样,也 是强调月光的皎洁,同时还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 16.下片中“寂寞”二字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请简要分析诗人寂寞的原因。 (6 分) 15.D 应为自然界中的霜露水气,与后文的“云垂野”形成统一的景象。 16.①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词上片写人、灯、月,渲染出杭州元宵节的 热闹与繁华景象,表达对杭州的思念。②作者仕途不顺,感叹人生衰老失意 (初 来密州的寂寞和年龄老大的感慨) 。“寂寞山城人老也”可以看出远离京城的寂 寞。3③心怀百姓,对密州人民生活感到忧虑 (对国计民生的忧患) 。比起自身 遭遇,作者更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连年蝗灾,民不聊生,令作者担忧。 二、掌握章法结构 诗人将诗歌的章法结构归结为“起”“承”“转”“合”。 “起”:起句为一诗之首,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內容,奠定感情基 调,渲染气氛、营造某种氛围的作用,主要有两种切入角度: (1)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诗的主旨或概括诗的内容。单从诗 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 下,称之为“造势”。 (2)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 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 2、“承”:承句与“起”句语意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 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般而言,承句多为写景或事。 3、“转”:“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 由景及情、 由 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如杜甫《登高》 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 线索。所以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而诗歌命题也常在“转”句上做文章。 4、“合”:“合”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 3 语文畅学优 2022 作文备考系列 请联系微信wxcbh3407 加入 QQ 资料群 全诗、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的作用。从内容上说,“合”句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 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 【现场示例】【2021 新高考语文 Ⅰ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 ,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 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第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