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屈原与楚辞.pptVIP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矛盾冲突中的抒情主人公 世俗的挤压 《离骚》的抒情结构及意象表现 问题:读第9、14段,思考《离骚》神话世界的象征意义? 找出神话意象,他们充当着什么角色? 回车朅(hé)来兮,绝道不周,会食幽都。呼吸沆(hàng)瀣(xiè)兮餐朝霞,噍(jiào)咀芝英兮叽琼华。僸(yǐn)侵浔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贯列缺之倒景兮,涉丰隆之滂沛。驰游道而循降兮,骛遗雾而远逝。迫区中之隘陕兮,舒节出乎北垠。 ——司马相如《大人赋》 僸:仰望。侵浔:渐进。鸿涌:波涛汹涌。滂沛:雨盛。舒节:缓行。 日出入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訾,黄其何不徕下! 泊如:漂泊无依;谓何:还说什么呢? 六龙:日神所驾之六龙;调:发;若:愉悦;黄:乘黄,黄帝座驾,龙翼马身。 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意欲奋六翮。排雾陵紫虚。虚蜕同松乔。翻迹登鼎湖。翱翔九天上。骋辔远行游。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北极登玄渚。南翔陟丹邱。 ——曹植《游仙》 “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李白《古风》) 《离骚》之“美人”新论 具有整 体意义的概念既 不是几 个具体问题 ( 女性化抒情,求女情节,女媭)也不是 经过游国恩综合了的楚辞女性中心说(游国恩《 楚 辞 论文集),而是一种散播于楚辞每一 诗篇漫延于《离 骚》 每一 情景的性恋关系或性恋情结 ( complex )正是这 一 整 体性 概念支配了诗 作的抒情式,情感性质乃 至诗作的整 体结 构的虚构。 ——梅琼林《离骚:原型追索 兼论求女之本真意涵》 。 愤懑 哀伤 自我的坚守 彷徨 内美修能、 美政理想、 滋兰树蕙、 慷慨陈词、 周流求女、 履迹彭咸 (2)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离骚》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而以浪漫主义为特色。 神奇的神话世界。诗人为了写心抒情,从古代流传着的大量神话传说中,汲取丰富的形象,然后通过自己奔腾不羁的想象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的画面。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 (3)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在《离骚》中,在《离骚》中,还有一个奇异而绚丽多彩的“香草美人”的世界。出现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香花美草的意象。 把物与我、情与景糅合和交融起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以彼物比此物,或触物以起兴,而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通过联想和想象水乳交融为一体,寓情于物,见物知人,构成一种象征体,并将其进一步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张力。 屈原与楚辞 屈原·楚辞 艺术特色、影响 贡献:创制新诗体 身份:左徒、三闾大夫 思想原则:爱国、美政 楚地风习 屈原的魅力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关于“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宋人黄伯思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代一些文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这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二、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史记·楚世家》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于夏商时期往南方迁徙,一直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荆蛮”(也称“楚蛮”)之地。周成王时,封芈氏后人熊绎于楚蛮,为楚子,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始立为国。春秋时,楚开始兴盛,周桓王十六年(前704),楚君熊通自号武王。其子文王熊赀( zī)始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已成为独霸南方的大国。 西周全图 周(340万,在商朝基础上扩张,在辽宁和重庆四川的范围更大) ī 前316灭巴蜀 前231-230灭韩 前229-222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7-222,灭燕 前223,灭楚 前221,灭齐 (1)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 A、《诗经》的影响 《橘颂》、《天问》篇基本采用《诗经》的四言句式加以重叠而成,《诗经》的比兴手法也为楚辞所继承并发展。) 皮锡瑞(清):“《三百篇》后得风、雅之旨者,惟屈子楚辞”(《经学通论》) B、在形式方面,楚辞也接受了战国时代纵横家铺叙辞采的游说之风的浸染。 无论从闳阔的篇章、汪洋恣肆的气势、自由灵活

文档评论(0)

印象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传播传统文化,与道相辅而行。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014420100005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