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物化学》(第三版)课件2.pptVIP

《茶叶生物化学》(第三版)课件2.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叶绿素 1、结构 P22 较复杂,是由甲醇、叶绿醇和卟吩环三部分 组成,是一种双羧酸脂化合物。 结构差异: 叶绿素a(-CH3)叶绿素b(-CHO) 结构特点: 共轭体系——显色 2、性质 P23 (1)化学性质 皂化作用:在弱碱条件下皂化水解为具有鲜绿色的 叶绿酸、叶绿醇及甲醇。 脱镁作用:在强酸条件下,生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 分解作用:在酶、光、热的作用下,不稳定,生成 脱镁脱叶绿醇基叶绿素,丙酮酸、a-酮 丁酸、氨等物质。 (2)光学性质: 分别具有各自的吸收光谱,叶绿素a在可见光 430nm和660nm处有明显的吸收波峰;而叶绿素b的 吸收波峰460nm640nm。 两者都参与光和作用,但分工不同,叶绿素b 和大部分叶绿素a主要是把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 数具有特殊光化学活性的叶绿素a分子,参加光 化学反应,最终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供植物 生长需要。 3、叶绿素的形成及所需因素 (1)合成先质:琥珀酰、甘氨酸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2)合成过程: 琥珀酰、甘氨酸→(光)δ-氨基乙酰丙酸(ALA)→(ALA缩合酶)→4紫胆色素原(吡咯环)PBG →(缩合酶)尿卟啉原(卟啉环)→光、Mg、叶醇基、酶…… →原叶绿素a →叶绿素a。 4、叶绿素含量在新梢中的变化 叶绿素在茶树生长发育中是呈动态变化的,总的变化趋势:与光合强度呈正相关。 不同部位: 幼嫩的芽叶比成熟的芽叶含量低,随着叶片逐渐老化,相应叶绿素含量降低。 (一)茶叶中类胡萝卜素的结构与种类 类胡萝卜素 是一类分布广泛,具有黄色到橙红色的多种有色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烯键组成的共轭双键,属于萜类化合物。基本结构是异戊二烯,其分子结构中含有8个异戊二烯,称为四萜。 胡萝卜素类(复烯烃类) α、β、γ胡萝卜素,六氢番茄红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约6.2-50mg/100g,这三种胡萝卜素均表现维生素A的生理作用,称为维生素A原。 结构:八分子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四萜 熔点:187-188℃ 胡萝卜素是光合作用的辅助色素,与叶绿素共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里,它能吸收紫外光等较强的光,减少对叶绿体和酶的破坏,起保护作用。胡萝卜素也能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叶黄素类(复烯醇类) 也可称为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P26,种类有 黄体素(叶黄素),实际上是α-胡萝卜素的二羟基衍生物; 玉米黄素,实际上是β-胡萝卜素的二羟基衍生物; 隐黄素,实际上是β-胡萝卜素的一羟基衍生物。 熔点:较高,170-210 ℃ 结构特点:羟基都结合在六元碳环上。 (二)类胡萝卜素的性质 亲脂性:具有较强的亲脂性,不溶于水、乙醇、甲醇;可溶于石油醚或己烷。复烯醇类由于含氧基团增加,亲脂性减弱,在石油醚、己烷中的溶解度减小,而在乙醇、甲醇中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2.光学性质: 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高度的共轭双键发色基团和羟基助色基团,因而这类物质都具有一定的颜色和吸收光谱,其波长在420nm至480nm范围内。 3.颜色反应: 与三氯化锑的氯仿溶液或纯氯仿溶液生成蓝色溶液; 与浓硫酸作用生成蓝绿色; α-胡萝卜素和堇黄素(复烯醇类)与浓盐酸作用生成灰绿蓝色,其他均无色。 (三)茶树体中类胡萝卜素的转化与分布特点 1.转化:相当一部分积累在营养器官中;另一部分通过羟基化或环氧化转化为叶黄素类及其环氧化物。 2.分布特点:与叶绿素分布特点相一致,含量与光合强度呈正相关。 一般,随着叶片的成熟,含量增加,成熟叶含量最高。 总含量呈动态变化,但组成不同。在类胡萝卜素种,有2/3是叶黄素类,1/3是胡萝卜素类,说明胡萝卜素的转化较快。随着叶片成熟后,积累下降,一是由于合成速度减慢,二是随叶子的老化,部分组成如堇黄素在光、脂氧酶作用下形成脱落酸。 (四)类胡萝卜素在制茶中的变化与香气的形成 在红茶加工中,类胡萝卜素在酶系、PH值偏酸性及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共轭双键氧化断裂,产生一系列的挥发性物质(氧化产物),利于品质形成和转化,发生氧化作用的途径可能有以下几种: α、β-胡萝卜素(强氧化作用)→牻牛儿酮酸(异)(缩合失去乙醇)→牻牛儿醇(异)(强氧化作用)→α、β柠檬醛+丙酮→ α、β-紫萝酮(氧化缩合)→茶螺烯酮→ 二氢海葵内酯。 牻牛儿醇+H2O → 萜品松 α、β-胡萝卜素(强氧化作用)牻牛儿酮酸(异)(环化缩合)→ α、β-紫萝酮(氧化缩合)→茶螺烯酮→ 二氢海葵内酯。 研究证明:在鲜叶中没有检测出α和β-紫萝酮、茶螺烯酮、二氢海葵内酯和萜品松等具有花香、

文档评论(0)

158****43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海无涯

认证主体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