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 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 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挥发。 第30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4. 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第31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二)纯化大肠杆菌 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第32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平板划线操作 1.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 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2.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 并打开棉塞 第33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3.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5.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上棉花。 4.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沾取一环菌液。 不能使用脱脂棉,否则容易吸水,造成污染。 第34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6.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第35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8.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7.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域的划线与第一区域相连。 第36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1.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不同位置连续划线多次. 2.划线首尾不能相接 3.划线后,培养皿倒置培养 划线分离法注意事项: 其他画线分离图: 第37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不同的平板划线法 第38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培养基表面的单菌落 第39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讨论: 第40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关于课题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第1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放线菌 第2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真菌 青霉菌 第3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黑曲霉 酵母菌 第4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微生物是一般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第5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想一想 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是怎样获得呢? 第6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7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你知道固体培养基的来历吗? 为了能直接观察培养物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科学家希望能将微生物培养在固体表面上,就像微生物生长在橘子皮或土豆上一样。最初,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此试着用明胶作培养基的凝固剂。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明胶在20 ℃以上就变软了,很难进行分离微生物的划线操作。而大多数细菌的培养温度都不低于25 ℃。科赫的同事Walter Hesse发现琼脂比明胶更适合做培养基的凝固剂。这个改进的方法很快就被大家采纳。 第8页,共5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标准 培养基类型 配制特点 主要应用 物理性质 固体培养基 加入琼脂较多 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等 半固体培养基 加入琼脂较少 观察微生物运动、鉴定菌种、保藏菌种等 液体培养基

文档评论(0)

lanl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