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7.2 摸球游戏 教案.docx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7.2 摸球游戏 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数学 学段 2 年级 五年级 教材 出版社:北师大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隶属于统计与概率中概率范畴。概率是从数量上研究随机性的学科,他从偶然性因素和影响中寻求必然性的数量规律,并对这些偶然性给予数量上的刻画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随机中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只有对随机现象具有丰富体验,学生才能逐步建立这种观念。因此本节课应落在两点:其一是对随机性的体验,其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纵向梳理: 五上四上 五上 四上 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内容,教科书的编排分散在不同册次。在四年级上册,学生学习的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简单随机现象的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并且知道样本空间的基础上,利用概率直觉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五年级上册让学生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认识等可能性,能设计公平的规则;同时在摸球游戏中通过摸球所出现的颜色频率,反向推测袋中球颜色的可能性,在活动中体会随机性的同时,经历统计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利用随机数据发现随机事件中蕴含的规律。 另外,教材前后设计了两次《摸球游戏》,都是定性不定量的描述可能性大小。区别在哪里呢?两次关注的焦点不同:其一是概率直觉,这种直觉是学生天生与之俱来的,其二是在随机中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这是通过教育可培养的。 2.横向梳理 不 同 版 本 北师版 人教版 苏教版 五上(七单元) 五上(四单元) 四上(六单元) 研究方法 针对“红球多还是黄球多?”学生经历摸球的实验活动,在实验过程中体会随机线性的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经历摸球的实验活动,在实验过程中体会随机线性的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借助花色正向分析可能性的大小,通过试验汇总数据中进行体验和感受。 目的 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通过横向的不同版本教材的梳理,引起我以下几点思考: (1)从三套教材的设计能看出,都注重让学生经历实验,在摸球摸牌等亲身动手操作中,感受数据的随机性,感悟可能性的大小。 (2) 北师版和人教版“反向”让学生在随机试验中,依据实验数据进行推断;苏教版“正向”依据花色直觉判断中,在通过统计数据的结果进行验证。记得史宁中教授讲过:“反向”通过试验数据进行推断学生体会了随机,有感受到了数据中蕴含着信息,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感到有兴趣。 (3)三套教材皆是在实验中定性的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并不作定量的描述。现阶段,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某个情况出现的频率高,那么确实可以认可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大,当更多次实验时,频率数据还会变化,但总体的规律会越来越明显,由此体会到频率是可以推测可能性大小的有效工具也就可以了。 (4)经历汇总多次实验数据的过程。摸球这个随机事件虽然从表面上看无规律可循,出现哪种结果事先无法预料,但在大量重复实验时,每一颜色出现的频率,从而推测出大概的数量分布。 我国著名概率学家陈希孺先生曾经说过:习惯从统计规律看问题的人,在思想上不拘执一端,他既认识到事物从总的方面看有一定的规律,也承认例外。这句话把数据的随机性的意义和价值揭示了出来。 (二)学情分析 那么学生面对未知的问题,有没有试验的意识和用数据描述问题的想法呢?我对五年级的一些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研。 第一题:访谈:实验意识 袋子里有红球、白球,怎么能知道袋子里球的情况呢?36人 30人 试验 打开看(不许打开看) 其他 做实验 没办法 人数 12 6 10 2(不知道) 百分比 40% 20% 33.3% 6.7% 面对未知事件,其实可以通过做实验来尝试推断,从表中能够看出,40%的学生能够主动想到利用试验来解决问题,当不允许打开袋子看时,也有20%的学生想到可以做做试验看看,可见五年级的学生面对未知事件,已经有一定的想用数据进行判断的意识。 那么,如果让学生去动手做实验,情况又如何呢? 调研1:袋子中状如乒乓球,不告诉学生有几个,让他们进行10次摸球试验,记录数据: 1.依据数据,能够做出多样猜测和推断。 黄色球多 一样多 白色球多 人数 66 8 1 百分比 88% 10.7% 1.3% 从摸球的结果来看,经过10次的试验,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学生会呈现出相似的判断:黄求多,白球少,但是也有10.7%的学生得出可能一样多的的结论,即从10次的统计结果看不出黄、白两种的明显差距,还不能看出谁多谁少,还有1.3%的孩子的结论与大家的结论相反,摸到的白球次数明显多于黄球。 可以看出,在试验次数少的情况下,学生会有多种的试验情况出现,而且,学生能够针对数据情况做出一定的判断,但是,对可能性的认知上是有误区的。 2.对试验的随机性认识不够,少数学生有大数试验的意识。 10次摸球就很准了,不用再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02wx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