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木复合材料产品弯曲压缩密度落锤冲击含水率蠕变恢复破坏线性热膨胀系数耐冻融性高低温耐沸水试验.pdfVIP

塑木复合材料产品弯曲压缩密度落锤冲击含水率蠕变恢复破坏线性热膨胀系数耐冻融性高低温耐沸水试验.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GB/T 29418—XXXX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弯曲试验 A.1 原理 采用中点加载的三点弯曲方式,以均匀速度加载至试样破坏,计算出弯曲强度。并在试样受力弯曲 的比例极限应力范围内,按载荷与变形的关系,确定弯曲弹性模量。 A.2 试验设备 A.2.1 材料试验机,精确至1%。 A.2.2 量具,精度0.02 mm。 A.2.3 形变测量仪,精度0.01 mm。 A.3 试样 A.3.1 试样尺寸 长度l (20h+100)mm±2mm,h为施压方向的试样厚度。对于制定跨距的试样,试样长度为指定跨 距增加100mm。 A.3.2 试样数量 每组试样至少5件。 A.4 试验步骤 A.4.1 按4.3对试样进行状态调节。 A.4.2 沿试样长度方向测量三处的宽度和厚度,记录平均值,精确至0.05 mm。 A.4.3 调节两支座跨距至试样公称厚度的20倍,或指定跨距。 A.4.4 中点加载弯曲试验的测试方法如图A.1。 7 GB/T 29418—XXXX 图A.1 中点加载示意图 说明:1:加载辊;2:试样;3:支撑辊;L:跨距;L’:试样长度;Φ_d:辊直径;P:载荷 A.4.5 试验时加载辊轴线应与支承辊轴线平行,并与试样长轴中心线垂直,位于跨距的中点处。加载 辊和支承辊长度应大于试样宽度。通常加载辊、支承辊半径为12.7 mm±0.5mm;若试验中加载辊、支承 辊处发生明显裂纹或者压痕时,加载辊、支承辊半径可增至试样厚度的1.5倍。 A.4.6 以每分钟1% (±10%)的应变速率连续施载,此速度可按式 (A.1)计算得到: R 0.00167×L2/h………………………………………………… (A.1) 式中:R ——加载速度,单位为毫米每分钟(mm/min); L ——试验跨距,单位为毫米(mm); h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 当试样外表面最大应变达到3%且样品未破坏时,试验应停止,3%应变对应的中心形变按照公式 (A. 2)计算得到: D 0.005×L2/h………………………… …………… (A.2) 式中:D ——3%应变对应的中心形变,单位毫米(mm); L ——试验跨距,单位为毫米(mm); h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 A.4.7 匀速加载。同步记录载荷、形变测量仪测得的试样跨距中心的形变、破坏时最大载荷值。绘制 载荷-形变曲线。 A.5 结果表示 A.5.1 弯曲破坏载荷 弯曲破坏载荷,即试样破坏时的最大载荷。当试样最大应变首次达到3%仍未断裂时,则认为此时的 载荷为弯曲破坏载荷P。被测试样的弯曲破坏载荷为所有试样的均值。 A.5.2 弯曲强度

文档评论(0)

雄霸天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