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升格导写:个性和共性(附:问题诊断及升格佳作).docx

高考作文升格导写:个性和共性(附:问题诊断及升格佳作).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升格导写:个性和共性(附:问题诊断及升格佳作)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有时参差百态是一种美,有时整齐划一是一种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个涉及“美育”话题的材料作文题。“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指万物并育之美、自然之美、個性之美,国庆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方阵是整齐之美、秩序之美、共性之美。两种美看似对立,实则各有千秋。写作任务很宽泛,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角度来阐述对这两种美的看法,所以能联系到具体现象来谈这两种美的关系都算符合题意。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厘清两种美的性质及关系,二是找到具体现象形象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具象化地表现抽象话题,具体来说有两大问题要解决: 1.要想准确立意,首先要明确两种美是哪两组,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还是个性之美与共性之美,抑或是包容之美与严整之美;其次,要明确两者之间是非此即彼还是共存关系,是包含还是主次关系。 2.在选材上,选材要刚好能说明两种美的性质和关系,并且可以落实到具体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等现实基础上。如果写成记叙文,两种美要融入情节形成对比呼应关系,落实到人物描写、场景描写中去。如果写成议论文,作为论据的美的形态要能描述其现象,并分别突出其特征。 原文呈现: 个性在左,共性在右 吴一苇 个性是莫扎特歌剧中的多声对抗,共性是贝多芬《欢乐颂》中的大合唱;个性是山坡上五彩缤纷的野花,共性是城市广场上的井然有序。美是什么?美就是个性在左,共性在右。(开篇巧用比喻,但论点“在左”“在右”没有鲜明地表明“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整齐划一的共性,缔造了《理想国》中的美好城邦。“最大的正义就是各司其职,美美与共。”柏拉图的智慧在书中流淌。在那里,每个人都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在那里,不再有私人财产和贪欲;在那里,人人都怀有一颗善心,一个共同的梦想,没有纷争,没有损人利己。这样的社会秩序,这等伟大的共性,何尝不是一种大美呢?正如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认为的,接受宇宙给人们的共性,和谐地存在着。共性者,美也! 参差百态的个性,才能避免《1984》中的可怕场景。“同化人类的思情,让人们在身体和心灵上同时臣服。”奥威尔的讲述让人不寒而栗。在《1984》的世界里,不再有百家争鸣的繁荣;不再有真情实感的表达;不再有个性的张扬和万物和而不同的场景。这样的极权社会,当然是丑陋无比的,因为一旦失了个性,就如同天地失了白云草地,失了野花,上帝所应许我们一切美的千姿百态,也失了。所以,美者,不可失个性也。(第2、第3两段的开头有总起句,但并不是论证中心的观点句、知识材料的概括句,举例后没法儿再展开分析提升。) 个性在左,所以有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共性在右,所以有了十几个五年计划的高效推进。2020年,中国在确保全部人口“脱贫摘帽”的共同目标完成时,也兼顾了5G、AI等各项创新技术的繁荣。我们新时代的建设者不仅要看到孟子说的“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也应看到国庆閱兵式上军人的步履铿锵。(本段应该是联系现实印证观点,展开论证时还可以再具体些,要有具体事实的概括描述。如“个性在左,所以有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促进改革开放的“个性”指什么语焉不详,要具体化。) 因为共性,柏拉图的理想之歌千古传唱;因为个性,《1984》的警示仍留存于人心。而因为个性在左,共性在右,中国复兴的英姿势必为世人瞩目。(前两个例子都是西方的,然后就引出中国复兴,有些不顺畅。换成我国的例子,再讲中国复兴会更合适。) 问题诊断 整篇文章没有统一的思路,事例左冲右突,缺乏论证的严整性。要在立意上占据高位,找到论证的支架,然后把材料与观点融合起来,文章才能一气呵成,减少行文的摇摆不定。 写作前不妨先写提纲,行文中用例要紧紧围绕观点有节制地展开论证。文章内容单薄,可把平日熟悉的关于审美的名句和讲审美观念的《病梅馆记》的名段运用于文中。 升格佳作: 个性不失,共性不违 吴一苇 个性是莫扎特歌剧中的多声对抗,共性是贝多芬《欢乐颂》中的大合唱;个性是山坡上五彩缤纷的野花,共性是城市广场上的井然有序。美是什么?美就是个性不失,共性不违。(开篇巧用比喻切入,以“个性不失,共性不违”来提出论点,紧扣材料主旨,简明扼要。) 共性不违方显秩序之美。(增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