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教学课件汇总全书电子教案.ppt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教学课件汇总全书电子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4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 三、广播、电视与其他媒体 (一)广播 1967年1月,对地方人民广播电台实行军事管制,全天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 对台湾广播的节目大部分停办,所有节目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政治说教。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期以来形成的庄重、朴实、亲切、自然的播音风格被破坏,听众和广播电台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日益疏远。 第一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 但这一时期的广播事业也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进展: 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进一步扩大,对外广播用语位居世界对外广播前列; 2、农村的有线广播得到较大发展,基本上建成了以县广播站为中心、以公社广播放大站为基础、联结千家万户的农村有线广播网。 第一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 (二)电视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也使刚刚起步的中国电视事业遇到暂时的挫折。1967年年初,全国13家电视台,除上海和广州电视台外,其他电视台一律停播。 1971年,全国电视台发展到32座,除了北京与西藏外,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电视台。 1973年10月1日,北京、上海、天津进行了彩色电视节目的试传,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和电视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0年代许多地方电台和电视台先后组建的广播电视艺术团体被撤销,电视的文艺节目就更加单调枯燥了。 第一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 (三)新闻摄影与纪录片 当时的报纸没有什么真正意义的新闻摄影照片。图片没有新闻时效,且多是经过导演和摆布之后的造假作品。 1966年后8年的时间,全国没有一本摄影杂志。 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仍坚持摄制新闻纪录片,有《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大庆红旗》《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欢呼我国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的氢弹试验》等。 新闻纪录电影摄制了记录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第二十七届联大会议》、周恩来总理逝世等珍贵影像。 第一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 四、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我国的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遭到严重破坏,公开出版发行的著作寥寥无几,一些新闻团体也被迫停止活动。 学校普遍停课闹革命,正常的教学秩序完全被打乱,新闻教育被彻底否定了。 第一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 四、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 当时工农兵学员所使用的新闻学教材中,新闻研究的目的不是介绍新闻的业务知识、采访方法和写作技巧,而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学习革命导师的教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闻报道这一阶级斗争的锐利武器,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 一、林彪、“四人帮”的宣传方法 (一)宣传个人崇拜 “四人帮”的宣传方法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宣传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对毛泽东的神化,报刊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紧张的气氛下,各种报纸不得不小心翼翼,唯恐发生什么严重的政治错误。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 (二)影射文章泛滥 “四人帮”最擅长的宣传手段之一就是在报刊上发表各种“影射文章”。 这些文章大都从历史人物出发,将古今完全不同背景下发生的事件牵扯到一起,为了达到影射的目的,将现代词汇强加于古人,让古人背上在那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思想。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 (二)影射文章泛滥 1974年10月至11月间,“四人帮”还报刊上一手导演了“风庆轮事件”的宣传。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 1975年8月13日,姚文元根据毛泽东对《水浒》的一些评价,立即组织《红旗》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开展对《水浒》的评论,以影射在周恩来支持下邓小平同志对全国各行各业所做的“全面整顿”的工作。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 从1973年9月起,“四人帮”组织的批孔文章开始在北京、上海及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大量发表,实际攻击的目标是周恩来。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 (三)根据需要树立各种典型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典型报道,有很多都是“四人帮”别有用心地编造出来的,是根据斗争需要而树立的各种典型。 报纸上曾经连篇累牍地报道“六厂两校”:“六厂”是指北京印刷厂、北京针织厂、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等运动中的先进单位,“两校”是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当时新华社等新闻单位把派记者到这些单位蹲点看成是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写多写少写好写坏也被看成是“对毛主席的态度问题”,因而关于“六厂两校”的典型报道时常出现在报纸上,这样的反复宣传在新闻史上实属罕见。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

文档评论(0)

BLUE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全网 内容最全课件 价格最低 质量最高 不是之一,是唯一。 每个人使用的办公软件版本不一样,如有个别显示不出的文件,建议使用最新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006310000001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