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执业中药师药一考点打印版.pdf

2022年执业中药师药一考点打印版.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本。 2. 《本草经集》,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编写模式。 3. 《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国内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药典,共载药 850 种。 4.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5. 《本草纲目》,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 学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卓越贡献。 6. 《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 921 种,其中新增 716 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7. 《中华本草》,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余年来老式药学成就。 8.中药性能则是以人体为观测对象,是药物内在特质与机体互相作用成果。 9.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10.拟定根据,可以减轻或消除热证药物,普通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药物,普通属于热性或温性。 11.阴阳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12.对临床用药指引意义,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反佐药。 13.五味,指药物具备辛、甘、 酸、苦、咸等味。 14.确立根据,今药味拟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15.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16.甘,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17.酸,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18.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 ②坚厚肠胃。 19.涩,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20.淡,芳香味与辛味同样,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21.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22.气味配合,一药气只有 1 个,味可有 1 个,也可有 2 个或更多。23.升降沉浮,即指药物在人体作用趋向。与所治疗疾患病势趋向相 反,与所治疗疾患病位相似。 24.药物质地轻重,贝壳类质重药多沉降。 25.药物性味,从五味讲,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 26.药物效用,药物临床疗效是拟定其升降浮沉重要根据。27.所示效用,具备泻下、清热、利水渗湿、潜阳息风等作用。 28.逆其病势选取用药,病势下陷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品有升浮之性药。治疗病势上逆病症,常选用药性沉降药。29.影响因素,炮制: 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配伍 30.有毒与无毒,确立根据,与否具有毒成分;整体与否有毒;使用剂量与否 恰当。是拟定药物有毒无毒核心。 31.中药主治病证,当代使用最多是证名,另一方面是病名,症状名至少。 32.单味药配伍,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她药辅助。相须:即性能相类似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 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相使: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相恶:原有功能减少,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相 反: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映。如乌头反半夏。33.方剂与治法关系,治法是指引遣药组方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毕治法重要手段,两者之 间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34.惯用治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 脏腑热 ;消法;补法,惯用治法分类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以及阴阳并补、气血双补为主。35.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 主证药物;(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药物。36.佐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药物;佐制药,消 除或减缓君、臣药毒性或烈性药物;反佐药,即依照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药物。 37.使药,(1)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药物;(2)调和药,即调和诸药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38.构成变化,注意:不可减去君药 39.品种对药材质量影响,在影响中药质量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因素。 40.中药有效成分多来源于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品种植物由于遗传特性不同,合成与积累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及量也许存在着很大差别。 41.中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 42.一药多基原状况普遍存在,有来源于同属不同种,有甚至为不同属或不同科。43.栽培对药材质量影响,国内当前许多药材栽培重要 靠药农分散种植,种植技术粗放,再加上盲目扩大种植范畴,导致种质不佳,种质特性退化状况较为严重。此外,在栽培过程中滥施农 药、除草剂。 44.产地对药材质量影响,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有效成分形成和积累与其生长自然条件有着密切关系。45.道地药 材,道地药材 (又称地道药材)是指药材质优效佳,道地药材是源于古代一项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独具特色综合原则,也是中药学中控制 药材质量一项独具特色综合鉴别原则。 “道地药材就是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