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单元综合练习(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ocx

一二单元综合练习(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一二单元综合练习 学校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效果__________ 一.书写指定内容,要求正确、工整,力求美观。(3分) 写两句与“月”有关的诗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三选择题(27分) 1.下列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染(xuān) 勾勒(lè) 琼桨(qióng) 芬芳馥郁(fù) B.苍穹(qióng) 坠落(zuì) 旖旎(nǐ) 鸣转(zhuàn) C.肃静 攀登 聚精汇神 眺望 豪迈 满腔怒火 D.预定 奋战 振天动地 就位 高潮 坚强不屈 2.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D.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丁香结》一文中,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我们无须去解它们。 B.《花之歌》一文的想象非常奇特,文中把花儿比作“黑夜星空的眼睛”和“白昼硕大无朋的独眼”,令人印象深刻。 C.《草原》一文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文中依次写了草原风光、主客欢聚、远迎客人、依依话别四个部分。 D.《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的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动衬静,表现夏夜的幽静。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罗丹正在斩钉截铁地雕刻他的作品。 B.战士们昂首挺胸地站在城门边。 C.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做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D.敌人无法抵挡我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已经决定投降了。 5.下列对课文中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红军长征 ②狼牙山五壮士牺牲 ③开国大典 ④郝副营长牺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6.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孙中山:“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填入句中横线上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D.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7.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七律·长征》一诗中,作者通过“暖”“寒”的对比,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和 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B.《开国大典》一文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了人民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C.《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多处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充分表现了五位壮士英勇顽强的献身精神,又突出了战士个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D.《灯光》一文采用插叙的写作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 8.下列诗词名句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移舟泊烟渚(停船靠岸) B.路转溪桥忽见(看见) C.三军过后尽开颜(全,都) D.邀我至田家(邀请) 9.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B.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 C.那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陶醉。 D.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三.根据阅读积累填空(每空0.5分,共计16分)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就像只用 ,不用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描写月亮的诗句分别是“ ”和“ ”,前者表达 ,后者表达 之情;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 ”这句诗描写了西湖骤雨停

文档评论(0)

139****94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