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小儿腹泻的辩证与护理.pdf

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小儿腹泻的辩证与护理.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腹泻的辩证与护理 小儿腹泻易发于夏秋季节,常因喂食不当、内伤乳食、感受暑湿而损伤脾胃,致脾胃对水谷之腐熟运化功能失 调,水谷不分,下迫大肠,则成泄泻。泄泻可分为寒、热、虚、实证。暑热夹湿泄泻严重易耗伤阴液,甚则导致阴 损及阳的严重证候。家长掌握一些治疗 护理 常识,对于缓解症状,早日康复大有裨益。 伤食泻辨证及护理 主症:微热或无热、恶心、不思饮食、呕吐乳块,泻下次数不多,呈黄绿色水样便或夹有奶块便,伴酸臭气、 腹胀、排气恶臭,舌苔白或黄厚腻,脉滑数,指纹沉。 护理措施:①严格控制饮食。禁食 6~ 12 小时左右,腹泻好转,可进稀米汤或焦米稀粥。忌油和生冷瓜果。② 按伤食不同可给予单味中药煎服,以帮助消化。伤于肉类,煎服焦山楂 15 克。伤于面食,煎服炒莱菔子 10 克,麦 芽 15 克。伤于乳食,煎服麦芽 15 克。伤于谷类,用鸡内金、神曲、谷芽各 10 克煎服。③腹痛、腹胀按摩法。用 掌心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约 5~ 10 分钟,手法要轻,以诱导肛门排气,减轻腹部胀痛。 风寒泻辨证及护理 主症:大便清稀如鸭粪或多泡沫,色淡黄或青绿,臭气不甚,日泻 10 余次,伴肠鸣、腹痛伴低热、稍咳、口 不渴,舌苔白润,脉浮,指纹紫滞。 护理措施:①避免受风寒,在用热水袋保暖时,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烫伤皮肤。水泻不止者可用艾条灸脐部。 ②饮食宜素净,忌生冷瓜果。易喂热米汤、稀粥、烂面条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可用生姜 3 克,红糖 6 克,煎汤 服用,以温中散寒、止泻止吐。③若伴有伤风咳嗽发热外感者,应卧床休息,用艾灸神阙穴。 湿热泻辨证及护理 主症:泻下次数频,量多,呈蛋花样水便,每日 10 余次以上,泻下急迫,伴呕吐、高热、烦渴、精神烦躁或 萎靡、尿量少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指纹青紫。 护理措施: ①密切观察大便性状、次数,注意患儿神态表情、 饮水量和小便情况。 ②初起即腹泻呕吐, 应禁食, 根据病情轻重确定所禁食时间,最长不能超 2 天。③暴泻高热,湿邪郁蒸及阳液损耗过多,导致化火入营且体温在 39.5℃以上者,可用 35%酒精擦浴,并去医院诊治,如针刺合谷、少商、大椎、曲池穴。壮热者可用维生素 B1 针 注射双侧足三里或天枢穴,呕吐者针刺内关穴等。口渴引饮,可服用淡茶、淡盐汤、橘子水或用生姜 2 克,盐 4 ~5 克,绿茶 5 克煎成口服液 500 毫升代茶饮。 脾虚泻辨证及护理 主症:形体瘦弱、面色萎黄、肌肤松软、精神疲乏、喜睡懒动、自汗或盗汗、乳食减少,可见大便稀溏或乳食 不化多残渣,唇舌淡白,舌体胖,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指纹淡。 护理措施:①加强饮食护理,食稀饭、烂面条,少进油荤,取薏苡仁、山药、扁豆、红枣煨粥,宜热、软、少 量多餐食,不宜过饱。②注意腹部保暖,避免风寒。③久泻不愈,可去医院诊治,如针灸推拿,针足三里、天枢、 气海、阳陵泉,拔针后加灸,推拿运腹,运劳宫侧大肠,运脾土,运水入土, 1~2 天为一疗程。 总之, 小儿腹泻是夏秋季节常见疾病之一, 除经医生有效治疗外, 精心护理非常重要, 不仅要求家长耐心细致, 还要掌握一定的护理技术,才能达到使患儿早日康复的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王杨lil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