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规矩、历书与诸事不宜.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声:规矩、历书与诸事不宜 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乙:倒是常听人家讲这句话,那什么是规矩呢? 甲:“规”是圆规,古代木工用圆规来画圆,“矩”是直角尺,古代木工用直角尺来画矩形。后来引申为标准、法度、制度、纪律的意思。 乙:那不遵守规矩会怎样? 甲:作为人的行为准则的规矩都是从实践中科学总结出来的,不遵守的话,轻则做不成事情,重则乱套。 乙:有那么严重? 甲:人类社会是有序的社会,之所以有序,是管理出来的。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无论哪个家庭,尤其是大家庭,或者是企业、单位,凡有人群的地方,都得有人负责管理,没人主事,乱呛汤,就乱套。这是一个大规矩,地球人都知道。 乙:乱哄哄、乱糟糟确实不行。 甲:就是说话用词儿吧,也有规矩。 乙:是么? 甲:比如说孝敬老人是中华美德,也是我们家庭伦理的规矩,这在说话上就有体现。 乙:我倒没注意。 甲:就说家庭成员之间吧,不论辈份,都要互相关爱。 乙:要和谐,家和万事兴。 甲:晚辈对长辈体贴,你说:“我关爱父母”,换句话说,“我孝敬父母”,都行。 乙:是的。 甲:如果父母心疼你,只能说,“我爸妈关爱我”,不能说“我爸妈孝敬我”。除非你那么说。 乙:我哪敢啊!——看来,不能乱讲,说话要有规矩。 甲:还有,城市里行车或者行人走路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交通规则也就是交通的规矩。 乙:那我们个人家里除了说话,行为上还有其他规矩么? 甲:太多啦!比如出门要锁好门窗。 乙:不锁好呢? 甲:那小偷和窃贼可就发财了,会发短信感谢你。——还有,用完水要随手扭紧水龙头,这都是规矩。 乙:不关水龙头呢? 甲:那你家就省了鱼缸了。 乙:看来是要遵守规矩,尊重科学。 甲: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八荣八耻”里面有两条就是“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乙:总书记讲的精辟!不守规矩不好,愚昧无知不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甲:由于愚昧无知,懵懵懂懂,容易把迷信的东西当成“规矩”,闹误会,出笑话,耽误事。 乙:危害真不少!你能用我们身边的常见事举例说说么? 甲:可以呀!不说不知道…… 乙:一说吓一跳! 甲:我们生活中就有一种人,把自己封闭在屋里、不出门做事。 乙:他为什么不出门呢? 甲:他也不是总不出门,有时候不出门。 乙:他有什么毛病吧?抑郁症? 甲:是“诸事不宜” 症。 乙:没听说过。 甲:这倒不是一种新病,不过近年来有传染之势。 乙:这病是怎么得的? 甲:有的人不提高自己的科学辨别力,迷信有的历书上的封建说法而得。 乙:看历书也得有科学眼光。 甲:其实呀,历书并不神秘。历书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时称“通书”,或称“时宪书”。我国远在古代就设有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秦代有太吏令,唐代设太吏局,宋、元代有司天监,明清改为钦天监。 乙:我国的历书历史悠久。 甲:最早的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笔书写。到唐朝太和九年(公元 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售了。帝制时代,历书是由皇帝颁布的,并规定只许官方印,不准私人刻印,所以历书又叫“皇历”。后来历书由宫廷逐渐发行到民间,成为劳动人民的历书流传至今。 乙:现在历书的种类可多了,有台历、挂历、袖珍历,电脑上还有历书软件,查对年月日,公历和农历对照都非常方便。 甲:有的历书上还有“历史上的今天”,记录了历史上当日发生的大事件,普及历史知识。有的还宣传其他百科知识。你的不少知识就是从历书里学来的。 乙:咳,又拿我开涮啦!——我习惯在桌子上放一个台历,家里的客厅挂一个挂历。 甲:历书上印上公历和我国传统的农历,方便年月对照,掌握节气时令,不误农耕,是可以的。但有的历书在不少日子写上“此日不宜动土”“此日不宜婚嫁”“此日不宜待客”“此日不宜出门”,这就画蛇添足了,有封建迷信色彩了。有人相信这无稽之谈,结果误了自己的事情,还影响了别人。 乙:两耽误啊。 甲:是呀,我们邻居一个读完研究生的大龄青年,大学里相恋的女友出国留学,后来就留在了外国工作,搞科研。去年年底二人决定结婚,先国内后国外。男的回家把结婚的日子告诉了爸爸妈妈…… 乙:这个男青年的爸爸妈妈喜滋滋吧? 甲:你猜怎么着?男青年的爸爸一查历书上这一天是“此日不宜婚嫁”,于是说那天不行,要改日子。 乙:那就改呗。 甲:女方全家在国外,已把这喜庆日子告知了各国的亲人…… 乙:还是国际婚姻,跨国婚恋!结果呢? 甲:女方家人不信“诸事不宜”这一套,不同意改,男青年的父亲坚持非改不可。女方家人说:“没想到国内的封建迷信这么严重,怎么能把受现代高科技教育的姑娘嫁给这样一个人家呢?”结果是美满的一对就这样分手了! 乙:这“诸事不宜”真是害人不浅!——哎,我说你对这事儿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 甲:我们是好邻居啊,无话不谈。——这男青年是你表弟啊! 乙:去你的! 甲:我们家隔壁

文档评论(0)

nmgxamwlh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