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孝悌观的产生及其文化内涵.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原"孝悌观"的产生及其文化内涵 中原"孝悌观"的产生及其文化内涵 中原“孝悌观”的产生及其文化内涵 摘要:中原孝悌观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身具有理念的传承性与使命性,是社会历史的本源化显现。在原始的自然血缘关系上,它维护了群体生存的稳定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性。在历史循环更替的进程中,它秉承了社会传统的礼制观念,对历史的进步产生过促进作用。在当今社会,以历史批判的审慎态度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孝悌观念,对国家的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孝悌观;文化内涵;和谐社会构建 收稿日期:2021—12—28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原孝文化与当代河南和谐社会建设研究》(2021BLS003)的阶段性成果。 古代中原文明是以民族传承的理念为支撑、血缘关系为纽带、社会群体良性发展的农耕文明。在这种文明的内涵与观念中,包容性与自我中心性呈现出较为独立的意识,形成了中原人共同遵守的社会理念和规范的家庭制度。我们从中原“孝悌观”的产生及其文化内涵追溯“孝悌”的本源,探讨其形成的内在因素,反思传统文化的回归,有利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孝”、“悌”的文化阐释 许慎《说文解字·八上·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文本上面的“老”代表年老的双亲,文本下面部分的“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会合其字,则意味着做子女的顺承父母就是孝。从行动上看,子背着老人,意即说: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的关怀之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而延伸到回报父辈、氏族、社会,那么孝的社会意义就冲破了狭隘的个体存在空间,变得富有社会历史意义了。“悌”本作“弟”,《说文解字·五下·弟部》说:“弟,韦束之,次弟也,从古字之象。”意绳锁束戈之形,展转围绕,势如螺旋,寓兄弟之密也。以此我们可以得知,“悌”的本义就是兄弟之间紧密团结,互融共处的体现。 孝悌在汉字中被赋予了仁爱的传承与回报之意,这既是人类发展的客观选 择,又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大量原始人的遗物,为中原上古人类的群居生活提供的有力佐证。母系氏族制度的来临、人类生存空间的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与种族的生存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时的女性无可争议地占据了某个群体的中心位置。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的漫漫长夜。自然环境的恶化及空间资源的狭小,血缘关系随地缘关系不断异化,导致平等而亲近的氏族关系开始出现动荡、分离,并最终走向瓦解,人群从和谐的稳定状态走向了动荡不安。而要保持有限时空内的平静,就需要一种稳定的介质去维系,原始的孝悌伦理则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这个责任。伴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孝作为维系家族的介质,进一步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孝道的实行,家庭乃至整个宗族得以稳固和延续。孝起到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特殊作用,维系着整个宗族的和谐稳定。这就是《诗经·大雅·思齐》中称赞文王的:“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父系氏族社会的孝悌意识的强化,反映了当时个体与团体的认同感明显增强。这既是满足客观实际的需要,也是种族意识的必然选择。孝悌在此初步具备了可供传承的因素和 条件。根据原典“孝”的这种伦理含义,流行于西周初年,成于春秋、战国,为儒家所大力倡导。《尚书·尧典》曰:“克谐以孝”;《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经·大雅·既醉》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论语·为政》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论语·里仁》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中庸·第十九章》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礼记·大学第四十二》曰:“孝者,所以事君也”;《孟子·万章》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新书·道术》曰:“子爱利亲谓之孝”。这些典籍都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孝。孝是几千年沿袭的做人准则,也是中华文化的本源之一。孝形成于周代。在上古先民们的生活中,宗教信仰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早在殷商时代,中国就形成了祖先崇拜的传统,祖宗神被抬到了仅次于上帝神、社稷神的地位,年复一年地受到后代的祭奠。 二、孝悌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早在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认为,“孝讲的是亲子关系,悌讲的是兄弟关系。孝是敬事父母,悌是顺从兄长”①,并推及他人,四海之内皆有尊长和兄弟。“孝悌是处理家庭亲缘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家庭成员相亲相爱,要求遵循血缘关系的长幼尊卑、远近亲疏。如果家有家长,国有国君,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条条款款,一一对应,家庭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