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生态环境治理思考——以上海片区为例.docx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生态环境治理思考——以上海片区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生态环境治理思考——以上海片区为例 2018年11月,国家以上海青浦区、江苏吴江区、浙江嘉善县约2400km 1水环境现状及问题 1.1 河湖资源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片区主要指上海市青浦区。青浦区总面积约668km 1.2水环境现状及问题 根据调查,区内水质总体还不稳定,季节性变化较大,2019年4月全区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表1),河网水质总体逐渐提升,主要河流(湖泊)水质集中在Ⅱ类和Ⅲ类,但劣Ⅴ类水未完全消除,与水功能区划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流域河道吴淞江、太浦河等水质基本稳定在Ⅲ~Ⅳ类。重点湖区(淀山湖、元荡)水质仍不稳定,总氮、总磷问题突出。另外,河湖水环境面貌杂乱,水体感官相对差,金泽、朱家角先行区水体透明度总体30~70cm,距高品质水环境有差距,冬季水体透明度优于夏季(图3)。区内城镇污水处理率虽已超90%,基本达到了规划目标,但城镇集建区以外地区(包括195个零星工业区块)尚有部分污水未集中收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初期雨水自排入河道,影响了水质。另外,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偏低,分散处理设施功能性退化及早期处理工艺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2 治理目标与思路 2.1 治理目标与范围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要“以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一河三湖’为重点,大力推进周边及沿岸地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岸线综合整治”,并明确“到2025年,主要水体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太浦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淀山湖水质除总氮外所有指标达到Ⅳ类(总氮Ⅴ类)”。近期,上海片区水环境治理将以此为目标,以先行启动区作为重点整治范围,以青浦新城、西岑科创中心、西虹桥商务区为重点区域,以跨界河湖整治为先行示范,以一体化示范区及其周边区域为研究范围,恢复水环境至20世纪80年代“人可下河、鱼可上桌”的水平。远期,上海片区的水环境将与示范区一起全面形成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水生态系统,全面建设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目标。 2.2治理思路与原则 上海片区的河湖既是示范区的生态绿色基底,也是上海重要的水源地。所以,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需要以系统治理的思维和流域治理的思路,总体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湖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保障水生态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为核心,统筹陆上、滨水、河湖及信息系统四个空间治理与管控,对标世界著名生态河湖群建设标准,通过雨污水源头治理与管控、清洁小流域与河湖生态修复、清洁水源与管网互联互通、防汛安全与水动力提升、智慧水务一体化管理协同五大治理措施,逐步实现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目标(图4)。同时,水环境治理坚持如下原则: a.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水岸同治、城镇村共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统筹洪涝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抓住影响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水岸同治、城镇村共治等多措并举的系统治理。 b.坚持区域协同,河湖连通,管网互通,集约高效。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河湖荡水系及东太湖、太浦河等优质水资源,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流域、区域及圩(片)区的水力联系,完善雨水收集与处理,提高区域蓄泄调控和水资源利用能力;推进区域内供水、排水互联互通,提高供水排水安全保障能力。 c.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构建全区生态水网,高标准建设太浦河、淀山湖、元荡等重要跨省河湖的多功能生态廊道和岸线的达标与贯通;建成量质并重、节水优先、安全高效的供排水体系,率先在西虹桥商务区、华为科研基地等重点区域实现高品质供水,其他区域分步推进。 d.坚持科技创新,智慧管理,共建共享,综合调度。建设功能复合的智慧水网管理系统,实现示范区水情、雨情、工情、供排水厂及管网监测信息的全覆盖,逐步开展生态监测,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进跨区、跨行业信息共享与一体化水环境综合调度管理。 3主要技术措施 3.1 雨污水源头治理与管控 雨水方面,在青松大控制片、商榻片、太北片、太南片四大水利分片布局基础上,坚持自排为主、强排为辅的排水模式,根据城市发展和排水设施建设情况,采用不同提标途径,形成“一网、一城、多区”的规划布局(图5),并实施排水系统提标改造、雨水系统提质增效、初期雨水治理、海绵示范工程及智联化建设。“一网”,即由市政排水管道及泵站组成的市政排水管网;“一城”,即主要服务于青浦新城地区的雨水排水系统;“多区”,即由服务于多个乡镇集建区组成的雨水排水系统。 污水方面,一方面改变零星处理模式,调整 “七片十厂”格局为“三片、六厂”布局(图6);另一方面通过污水厂扩建、管网互联互通、总管及泵站提质增效、污泥处理处置、农村污水改造、重点项目配套建设措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