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分析.docx

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分析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病毒是自然的,却也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背后的环境伦理观会呈现在学校教科书中,并对学生的环境素养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人与自然互动框架以及环境伦理框架为理论指导,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环境伦理观展开分析。研究表明,教科书呈现了温和的人类中心主义与整体的生态伦理意识,同时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后续教科书可以从生命共同体角度加强自然内在价值教育,从道德责任角度提升学生对自然的理性自觉,并从文化审美角度培养学生与自然的交往关系。 一、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肺炎疫情,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病毒的来源,但肯定与自然世界的野生动物存在联系。目前的研究揭示,最可能是人类活动侵入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导致寄生于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跨越物种限制进入了人类身体。“自然病毒”带来的“人类疫情”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我们对环境教育作出进一步的反思:我们的教育对自然友好吗?我们的环境教育存在着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校使用的教科书作为官方权威性知识的载体,能对学生构成一种形成性影响 正是看到了教科书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教科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展开了研究。有学者对他地/他国教科书中的环境教育理念与学科教学方式展开分析,例如陆真等人分别借鉴了香港 通过综述能发现,尽管国际上对不同教科书中的环境教育理念、话语权力以及环境知识作了评价与探讨,但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环境伦理的研究还不多,正因如此,戈拉(B.Gola)指出环境伦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回归现实来看本次冠状病毒所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也再次印证了厘清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则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环境伦理既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又是一个具有高度情境性和语境性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现行统编教科书中的环境伦理研究还很少,而国家统编的教科书具有适用范围广、影响力强的特点,其文本中还蕴含着官方对人类和他们生活世界的解释。 鉴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警醒与目前学界对现行统编教科书中环境伦理研究的缺失,本研究旨在分析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关系中所折射出的环境伦理观,为后续教科书的修订提供建议。总结而言,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主要有三个:教科书中呈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有哪些?这些内容中人与自然存在怎样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怎样的环境伦理观? 二、理论框架 (一)人与自然关系框架 基于研究问题,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环境伦理的内容,卡瓦略(G.S.Carvalho)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环境教育的内容包含五个方面:空间、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 (二)环境伦理框架 在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之外,环境伦理的内涵框架也是本研究重要的理论依据。 普遍意义上,关于环境伦理的划分有人类中心主义(极端与温和)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与整体伦理)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根据研究问题,主要依据以下三条标准选择样本:第一,选择影响力大,适用范围广,并正被学校使用的教科书;第二,选择与“人和自然”关系最为相关的教科书;第三,选择义务教育年限中小学阶段的教科书。环境教育要求教科书应在儿童期间,唤醒和激发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好奇心 基于上述三项标准,本研究选择了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1~6年级)教科书为样本数据,这是由教育部统一编订,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小学教科书。为了便于记录与管理数据,我们在分析资料过程中,拟定了教科书的书名代码(ML)、年级代码(G1~G6)、上下册代码(V1~V2)和页码(如MLG5V134)。 (二)研究方法 本质性研究采用的是文本分析法和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技术(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与选择性编码),“扎根理论方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它使用一套系统的程序来对现象进行归纳,发展得出扎根理论” 一方面,我们依据表1中的人与自然互动框架,对教科书的文本内容进行了筛选与编码。随后,逐段对教科书中的环境相关内容进行编码;最后,结合人与自然关系框架,确立后续分析环境伦理的文本材料。 另一方面,我们依据表2中的环境伦理框架,确立了环境伦理在教科书中的分布。在提取出文本内容之后,将其保存在NVivo 12中,十二册教科书共计83个代码。首先,依据环境伦理框架对文本内容进行粗线条的划分。随后,再依据框架中的间接指标进行下一步划分,确立环境伦理的频次分布,为了便于统计,我们分别选取其中文首字母作为代称。具体分析过程如下所示: 四、结果与讨论 (一)道德对象:关注全球人类与完整生态 1.“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体现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