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楼花鼓灯的传承与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娄楼花鼓灯的传承与研究 摘要:娄楼是安徽花鼓灯表演艺术家、花鼓灯兰花代表人物和花鼓灯“冯派”舞蹈风格传承人。作为花鼓灯重要的传承者和见证人, 她对花鼓灯锣鼓、兰花流派以及花鼓灯舞蹈创作等有独到的感悟。通过对娄楼口述资料整理而形成的口述文本, 对于当前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与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娄楼既是安徽花鼓灯表演艺术家、花鼓灯兰花代表人物和花鼓灯“冯派”舞蹈风格传承人, 也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和国家一级编导。她对花鼓灯其他流派的舞蹈风格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娄楼从艺50多年, 创作的《兰花赋》等作品荣获了全国“荷花奖”“文华奖”“桃李杯十佳作品演出银奖”等奖项, 还参与编写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安徽花鼓灯兰花卷部分。她的名字已经被《中国当代艺术家传记》以及《中国舞蹈家大辞典》所收录。 娄楼作为安徽花鼓灯兰花代表人物和重要的传承者和见证人, 对花鼓灯锣鼓、兰花流派以及花鼓灯舞蹈创作等有独到的感悟。通过对娄楼口述资料的整理而形成的口述文本, 对于当前花鼓灯艺术传承与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花鼓灯锣鼓的特点 安徽花鼓灯是流传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一种由歌、舞、乐、戏组成的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是汉民族舞蹈的代表, 总体上具有热烈、奔放、幽默、风趣的特点。它既有南方民间艺术的秀丽, 又有北方民间艺术的粗犷, 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在蚌埠的怀远、淮南的凤台两地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安徽花鼓灯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单舞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称“非遗”) 。花鼓灯的歌是花鼓歌, 也叫灯歌。花鼓灯的舞是花鼓灯舞蹈, 是花鼓灯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在花鼓灯的构成要素中仅有花鼓灯舞蹈被列为国家级非遗。花鼓灯的乐主要是由锣鼓演奏, 还有少量是用民族管弦乐伴奏。花鼓灯的戏是指后场小戏。后场小戏是老艺人们吸取别的戏曲以及其他艺术的长处, 或者是由特定的人物、特定的题材、特定的演说词形成的小戏。后场小戏很多, 如《王小楼卖线》《赶小车》《四老爷坐独竿轿》等。《四老爷坐独竿轿》是花鼓灯班子演到最后一定要演的一出小戏。由于没有轿子, 两个人抬一根竹竿的两头, 四老爷翻穿皮袄, 纵身一跳坐在竹竿上, 然后抬竹竿的两个人就开始扭起来。四老爷以喜剧小丑的形象出现, 民女来告状, 四老爷要求民女先跳一段花鼓灯后才接受她的诉状。 锣鼓是花鼓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花鼓灯的灵魂。打锣鼓的人一般都会跳花鼓灯, 并且在跳的过程中把花鼓灯锣鼓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兰花还是鼓架子在台上表演, 都离不开锣鼓的伴奏。花鼓灯锣鼓包括灯场锣鼓和场面锣鼓两种。灯场锣鼓就是给花鼓灯舞蹈伴奏而使用的锣鼓, 起到烘托气氛、配合舞蹈动作的作用。场面锣鼓就是锣鼓班子自己单独表演的锣鼓, 如小十番、小五番、蛤蟆跳井、长流水等, 它们都有固定的曲牌。 花鼓灯锣鼓的节奏变化非常丰富。有时要随着舞姿和情绪的变化, 鼓点子要“打”在动作上, 如单槌锣鼓老百姓叫它“喘气锣鼓”, 不同流派的花鼓灯, 锣鼓的角色也不相同。例如, 怀远花鼓灯锣鼓是鼓领头, 鼓领头的好处是鼓的打法变化多样, 有压鼓槌的, 有打鼓边的, 而且艺人们打出的花鼓灯锣鼓还具有语言性。普通话的“干什么”, 怀远的方言是“弄幌子”。演奏锣鼓的老艺人们对着鼓架子和兰花“弄幌”“弄幌”, 快速打出花鼓灯的“喘气锣鼓”, 二、对花鼓灯兰花流派的诠释 花鼓灯是以兰花舞动为主, 并且兰花的动作最为丰富, 鼓架子在一旁逗趣, 有点像芭蕾舞中的配角。安徽花鼓灯兰花是以冯国佩、陈敬之和郑九如3个流派为代表。娄楼作为花鼓灯“冯派”舞蹈风格的传承人, 得到了冯国佩大师的精心指导, 从而继承了花鼓灯“冯派”舞蹈风格的精髓。她还虚心向陈敬之、郑九如两位大师请教, 并对花鼓灯其他两个兰花流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下从风格特征、动律特点以及代表性动作几个方面来诠释花鼓灯兰花流派。 (一) 兰花流派的风格特征 花鼓灯兰花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有冯国佩、陈敬之、郑九如。这3位老艺人在秉承花鼓灯舞蹈的共同特征之下, 由于各自形体条件、性格特征、生活环境、审美意识等方面的不同, 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征, 特别是性格因素对于其风格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1. 冯国佩风格突出, 姿态优美 冯国佩, 艺名“小金莲”, 花鼓灯“冯派”创始人, 于2013年去世, 享年99岁。民间有“小金莲扭一扭, 看了能活九十九”之说。冯老师性格活泼、开朗, 个子不高, 身材非常小巧、灵活。为了弥补身高的不足, 他把舞蹈动作放得特别开, 注重舞蹈变化中的出人意料和技巧运用。冯老师步伐矫健有力, 姿态优美, 动作潇洒、大方, 表演细腻、传神, 善于塑造俊俏妩媚的少女形象。他非常突出的特点是“溜得起, 刹得住”。他溜起来犹如行云流水、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