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2).docx

《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2).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 Arabic 1 页/ 共 NUMPAGES \* Arabic 3 页 《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132S15C 学分:2.5 周学时:4 总学时:(课堂34、实验17) 开课学期:3.1 开课学院:海洋学院 英文名称:Live Food Cultivatology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课程修读条件: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实验 网络课程地址: 课程负责人: 所属基层学术组织:水产团队 二、课程简介 饵料生物是水产种苗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能否保质、保量地提供饵料生物是决定水产种苗生产成败的关键。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方向模块必修课,实用性强,是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动植物饵料的形态、生态条件、培养、分离、保藏的方法、掌握生产操作技能以及饵料生物的应用方法。 本课程与水生生物学、水化学、水产动物增养殖学等有密切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饵料生物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获得饵料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培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水产动物育苗常用的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的种类、形态、生态条件、应用等知识点。掌握饵料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生产性培养技能,掌握单细胞藻和动物性饵料分离、保藏和一、二、三培养的技术要点,为今后生产实习和水产动物育苗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授课和实验为主,辅之以网络课程,通过提问、网上学习、项目设计、论文撰写、PPT汇报等多形式教育,激发每一位学生对饵料生物培养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关注本课程的知识在水产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基本内容 学时 分配(节) 教学方法 课外学习任务及要求 理论 实验 0 绪论 2 多媒体 1. 单细胞藻的培养 2 多媒体 1.1 培养种类及其生物学 4 多媒体 网上作业 实验一、单细胞藻的计数与大小测定 2 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二、绿藻的形态观察 2 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三、硅、金、黄、蓝藻的形态观察 2 实验 实验报告 1.2 单细胞藻的培养方法 2 多媒体 1.3 单细胞藻培养流程 2 多媒体 网上作业 实验四、培养工具及用水的消毒 2 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五、营养盐的配制 2 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六、微藻的生态条件培养试验 3 实验 论文 1.4 单细胞藻的分离与保藏 2 实验七、单细胞藻的分离与纯化 2 实验 实验报告 1.5 影响单细胞藻生长繁殖的因子 2 多媒体 1.6 敌害生物与防治 2 多媒体 1.7 微藻培养的新进展 2 多媒体 网上作业 结合实验探讨单细胞藻的培养 4 课堂讨论 PPT汇报 2 轮虫的培养 2 多媒体 3 卤虫的培养 2 多媒体 课堂练习 4 桡足类的培养 2 多媒体 5 枝角类的培养 2 多媒体 实验八、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形态观察 2 实验 实验报告 6 沙蚕的培养 2 多媒体 合 计 34 17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序号 考核方式 成绩比重(%) 1 平 时 (小论文、课堂练习和网上作业、PPT汇报) 25 2 实 验 25 3 期末(闭卷笔试) 50 合 计 100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生物饵料培养学 成永旭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8 营养与饵料生物培养实验教程 蒋霞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 参考书 水产饵料生物学 李永函 大连出版社 2002.2 水生生物学 赵文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8 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 李明云 海洋出版社 2011.8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