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的模拟分析.docx

政产学研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的模拟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政产学研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的模拟分析 摘要:构建高效协同的“政产学研”体系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构建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政、产、学研和科技中介主体行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学研机构和企业间R&D资金分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企业应该积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学研机构可以通过提高转移知识效率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两种方式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起到不同作用;科技中介应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促进科技成果从学研机构向企业转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构建高效协同“政产学研”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 构建高效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发展动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构建高效协同的“政产学研”创新体系已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高质量发展”,都是立足于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核心之一就是打造协同高效的“政产学研”创新体系,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创新主体在创新链的功能定位,激发活力,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更加顺畅有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但我国科技成果呈现出总量大、质量不高、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且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北京是全国科技与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全国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城市。北京尽管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但依然面临不少挑战,亟需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促进不同类型创新主体融合,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因此,本文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简称SD)模型,并以北京市为例,模拟分析各主体行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以期为高效协同“政产学研”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 关于“政产学研”创新体系领域,国内学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政产学研”体系的构建、存在的问题、相关主体的功能特点以及优化“政产学研”政策等方面,方法上定性研究较多。孔祥浩等提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四轮驱动”结构模型,分析核心要素之间的互动结构,并提出要素协同发展保障机制 随着研究的深入,三螺旋理论被引入到“政产学研”创新体系的研究中。三螺旋理论试图找出创新主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以及定量测度论,已成为创新体系研究主流理论之一 产学研合作是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本质上是一个合作博弈问题。因此,很多学者运用博弈论分析产学研合作问题,为政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高宏伟将过程思想引入到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研究之中,运用博弈论理论建立基于创新过程的产学研利益分配模型 从系统观看,“政产学研”合作就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共同构成的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涉及到政府、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等多个行为主体要素的复杂主体系统,以及体制、政策、文化等环境要素系统。协同创新过程是创新主体与环境要素进行有效组合,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系统最佳均衡利益的结合点,最终实现“政产学研”协同主体和社会总体的目标 对比三螺旋理论、博弈论以及系统动力学模型,三类方法都以系统的观点研究“政产学研”创新体系相关主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各有其侧重点和优势。在定量分析方面,三螺旋理论主要以信息熵理论为核心,评价分析创新主体的协同程度;博弈论则是对主体行为进行抽象的数学模型模拟,通过成本与收益函数分析主体行为策略的效果。而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创新主体与环境要素相互客观作用关系为基础,根据需要,建立不同要素构成的“政产学研”创新体系,研究创新体系的结构、功能与未来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科技成果转化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目标,而“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相比三类分析方法,基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分析“政产学研”创新体系及其相关主体行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最优的,且国内研究也较少。因此,本文构建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北京市为例,评价分析相关主体行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三、“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体系SD模型构建 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本文设定政府、企业、学研机构和科技中介为该系统的核心变量,并设置4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主要功能如下:(1)知识创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