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高校人才培养一直以来存在机制创新不足、特色突出不够、结构布局不佳、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当前,国家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供给侧角度提出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方向,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更好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路径之一。 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实施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提高了高等教育入学率,提升了国民素质,在人口特别多的现实情况下,接受高等教育推迟了就业年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也繁荣了教育产业,拉动了内需,对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大学扩招的同时,高等教育也暴露出培养模式单一、创新教育不足、办学定位不够清晰、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国际化进程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公开数据,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0%,XX年高校毕业生达X万,就业任务艰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供给侧角度提高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扩大人才有效供给,就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创新不足 一是考评体系待完善。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奉行“严进宽出”的考核评价模式,虽然近年来对博士研究生开始推广“申请审核制”的入学制度,同时对博士毕业要求也进一步严格,博士研究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得到逐步完善。但对于作为就业主力军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考核评价依然是“严进宽出”,严进表现在入学模式依然是传统应试教育形式,宽出表现在只要基础课程考试都合格,基本都可以毕业。据统计,美国四年制本科毕业率只有57.3%,而我国本科生毕业率达到95%以上。以应付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抹杀人的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学生们通过应试形式千军万马挤进来,面对相对容易的毕业制度,很多学生往往身心过度放松,学习积极性下降,实践能力更是难以提高,虚度光阴的学生不在少数。这种考核评价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全面发展,毕业后往往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是创新意识不足。钱学森曾说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一方面,在以往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容易形成追求分数和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缺少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也使广大教师容易把主要精力放在发表论文、申报课题上,往往忽视了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缺乏自主性、探究性,致使培养出的人才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足。 三是协同创新不足。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存在协同创新不足的問题,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很多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的教育资源往往都很难实现协同共享,与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之间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合作就更为困难。这就使得人才培养普遍以专业教育为主,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理论教育、应用教育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理论教育多、应用教育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难以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致使很多高校毕业生徒有文凭而缺少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迫于就业压力,实践中也出现过一些重点大学毕业生“回炉”读高职的案例。 2.办学定位不够清晰、特色突出不足 大学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校普遍把大而全的综合型大学作为追求的目标,高校合并扩张、专科升本科、学院升大学等现象屡见不鲜。例如:XX年医学院先后更名为“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短短一年两易其名,就曾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办学急功近利、办学定位模糊,忽视自身办学特色,为了追求综合型大学设置大而全的学科专业布局,而不考虑自身办学优势和培养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误区,甚至有些国家重点大学在学科设置上都走过类似弯路,年3月教育部就曾发文称因评估不合格,取消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法学博士点。很多特色大学,忽视自身办学特色,学科设置臃肿,在办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追求大而全无疑就是以牺牲特色优势学科质量为代价,这就导致学校培养特色专业人才能力下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弱。 3.专业结构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不足 当前,高校专业设置未能很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少、传统学科多,很多高校在招生时未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调研,争相扩招“热门专业”,导致培养的学生趋同。相似或相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相关行业毕业生供给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实践中很多专科生能胜任的工作,招聘要求本科生。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招聘要求为硕士、博士,造成对人才资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木子礼先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