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扎染教学设计 河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河南师范大学 在职研究生 《扎染》教学设计 学 院: 美术学院 专 业: 学科教学(美术) 姓 名: 宋瑶玲 学 号: 17 电 话: 课题内容: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蜡染与扎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扎染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民间扎染的历史、发展、演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古今扎染艺术的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创作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老的染色技艺,体会蜡染与扎染的独特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学习和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热爱扎染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扎染艺术的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在自主探究扎染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与创造力,设计出有个性的扎染作品。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多媒体课件、染料、棉布、绳、盐、针和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一组利用扎染工艺制作的布料和裙子的图片)请学生谈谈这些纹样给你的感受,直接进入主题。这就是被人们称作“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的扎染,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美丽的扎染世界。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学生分组讨论,你对扎染了解多少你见过身边什么样的扎染 2、学生回答: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补充: (1)、扎染的简介: 扎染古称扎缬【xié】、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 (2)、扎染发展历史: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熟了。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在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北宋时,绞缬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 、扎染制作的基本方法: a 捆扎法b 夹扎法 c 缝扎法 、扎染工艺步骤: a 溶解燃料 b 放入织物c 煮染30分钟 d 冲洗 d 晾干 、作品欣赏: 三、作业:探究尝试(手帕扎染) 1.小组合作完成,分工明确、合作落实到人,切实有效。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1)染色不大胆 (2)扎绳拘谨 四、展评欣赏 通过自评、互评,师生间的互相评价,找出成功与不足大家分享。 1.扎捆时注意间隔的距离,扎绳的力度直接影响染色的效果 2.染料的浓淡,浸泡时间长短也会影响染色的效果。 五、小结: 扎染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但在新的时代,在我们年轻人的手中赋予了它新的生命,愿同学们都积极动手动脑,把中国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扎 染 1、扎染简介 2、扎染的发展史 3、扎染制作的基本方法 a 捆扎法 b 夹扎法 c 缝扎法 4、扎染的工艺步骤 a 溶解燃料 b 放入织物 c 煮染30分钟 d 冲洗 d 晾干

文档评论(0)

aiguo_z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