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突破: 题型四 对探究过程的反思与评价类 例题4 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实验数据如右表。 Ⅰ Ⅱ Ⅲ 蜡烛 装置Ⅱ 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 15.8 182.3 212.2 反应后的质量/g 14.4 184.1 216.6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 g,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 素的质量之比为 (3)装置Ⅱ和装置Ⅲ的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不能”)。 (4)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填“能”或“不能”), 思路点拨 装置Ⅱ中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反应产生的水分, 因此装置Ⅱ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水的质量;装置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因此装置Ⅲ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于该反应并不在 密闭的容器中进行,而是在空气中进行,空气中含又二氧化碳和水, 所以装置Ⅱ、Ⅲ分别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 不能准确地测出蜡烛中碳、氢元素之间的质量比。该装置的顺序不能 颠倒,因为装置Ⅲ既能吸收二氧化碳也嫩吸收水。 答案 (1)1.8 4.4 (2)6:1 (3)不能 (4)与消耗的蜡烛比较,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所含氧元素质量 (5)不能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也能被装置Ⅱ、装置Ⅲ吸收   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小刚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 你对他的实验进行分析,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l)实验时首先将植物放在黑暗处,其目的是使叶片中的 运走耗尽 (选填‘脂肪’或‘淀粉)。 (2)图中a选用的液体应该是 (选填“酒精 或“清水’)。 (3)滴加碘液后叶片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中产生了 。 (4)小刚的实验设计中有不足之处,表现在没有设置 实验。 (5)请你写出完善该实验的具体方法。 答案(l)淀粉 (2)酒精 (3)淀粉 (4)对比   (5)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作为对照; 或选用两株植物做实验,黑暗处理后一株放在光下, 一株继续放在黑暗处作为对照。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2.厨房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同学们可以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做化学实验,对化学进行探究。下列实验不能利用厨房中的物品来完成的是( ) 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制取无壳鸡蛋 C.鉴别食盐和纯碱  D.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3.报载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露。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 A. 用水冲洗泄露的浓硫酸 B. 将熟石灰撒在泄露的浓硫酸上 C. 将氧化钡撒在泄露的浓硫酸上 D. 用土将泄露的浓硫酸掩埋 4.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5.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青青子衿55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