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种学 第3章 稻田生态环境与水稻种植区划分.ppt

水稻育种学 第3章 稻田生态环境与水稻种植区划分.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稻田生态环境与水稻种植区划分 主要内容: 3.1 稻田生态环境 3.2 栽培稻的几种生态类型 3.3 水稻光温反应特点及其应用 3.4 中国水稻种植区的划分 3.1 稻田生态环境 阳光 温度 水分 阳 光 阳光是水稻光合作用的唯一能量源泉。 水稻是喜阳作物,它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水稻单叶饱和光强一般在3~5万勒克斯左右,分蘖期为6万勒克斯左右,孕穗期可达8万勒克斯以上。 国际水稻研究所对50个水稻品种在6万勒克斯光强下测定,其光合率为34.5~62.1毫克/分米2。 同化量因品种、叶龄、含氮量、叶片厚度而异。在光饱和状态下,水稻上部第一、二叶光合率和光饱和点明显高于第三、四叶。 温 度 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生物学上限温度40 ℃ 。 早稻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晚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 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高于35 ℃,结实率降低;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 (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水 分 华南地区最多,约1400~1800 mm; 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比较充沛,约为1000~1400 mm; 西南地区为800~1100 mm之间; 华北地区水稻生长季降雨明显偏少,约为500~800 mm; 东北地区为400~600 mm之间; 西北地区最少,在300 mm以下。 3.2 栽培稻的几种生态类型 A 灌溉稻; B 天水稻(雨灌稻 ); C 深水稻; D 旱稻 灌溉稻:生长在有田堤的稻田中,有灌溉条件,可以保证一年一季或多季水稻的灌溉。灌溉水稻占全球水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占中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在4种类型中产量最高。 天水稻(雨灌稻) :生长在有田堤的田中,但没有排灌设施,缺乏对灌排水的控制,在水稻季节遇到干旱和洪涝时,产量会降低。 深水稻:种植在易涝和易淹水的低地。这种水稻品种能随水深度提高,茎快速伸长,使顶部叶片露出水面,植株长度可达2~5米。根据这种水稻生长环境不同,有深水水稻、漂浮水稻和潮汐水稻。深水水稻品种可适应深水环境,当洪水来临时,大多数品种还可以每天伸长2~3厘米。漂浮水稻品种在淹没情况下的伸长非常快。 旱稻(陆稻):大多数种植在连绵起伏的山地中,有的实行轮作和休耕,产量比较低。有些旱稻种植地有辅助灌溉条件,这样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3.3 水稻光温反应特点及其应用 水稻的“三性” 早、中、晚稻的“三性”特点 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水稻的“三性” 水稻对光照、温度等生态环境的反应特点可概括为“三性”,即“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水稻类型,如早、中、晚稻对这些生态环境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弄清楚各种水稻类型的“三性”特点,对于指导水稻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对日长的反应特性—感光性 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长短的特性,称为水稻对日长的反应特性——“感光性”。 一般而言,在温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光照时间的缩短,水稻抽穗期相应提早;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水稻抽穗期相应延迟。感光性强弱:晚稻中稻早稻。 3)水稻对短日高温的反应特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在最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短日照、高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也要经过一个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这个不受短日照、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或“短日高温生长期”。 “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每个水稻品种都有各自的“基本营养生长期”,水稻品种的这种特性称之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在幼穗分化前的营养生长可分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和“可消营养生长期”,其中后者是可以通过短日照或高温处理消除的。 早、中、晚稻营养生长期剖析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早、晚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中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 晚稻的“可消营养生长期”最长,短日照和高温均可以使生育期缩短,相比而言,短日照对生育期缩短的效果比高温的更明显。 早稻的“可消营养生长期”最短,基本上全部来源于高温的贡献;由此可见,早稻的“感温性”远强于“感光性”,温度是影响其生育期的决定因素,故称早稻为感温型作物。 中稻的“可消营养生长期”居中,短日照和高温均可以使生育期缩短(与晚稻类似),相比而言,高温对生育期缩短的效果比短日照的更明显。 在早、中、晚稻中,晚稻的“感光性”最强,早稻的“感光性”最弱,早、中、晚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超级文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机构承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安全管理制度、PPT演示方案定制

认证主体温州文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30303MA2863EJ3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