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说课稿图文稿.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牧童说课稿 《牧童》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牧童》。学习古诗,不仅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今天。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牧童》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当中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吕岩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则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的体会到。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单元教材、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体味古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 的意思”。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说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诵读法”,因为古诗有音乐美,再读的时候要读出来。我还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以谈话引入。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也是令人回味和怀念的,从古至今有许多人在描写儿童充满情趣的生活。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有关儿童的古诗吗?背一背。 2、学生背诵学过的有关描写儿童的古诗。(《所见》袁枚,《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3、导入本课。(板书:牧童) (二)、明确目标 以小黑板的方式出示目标并且让学生大声的读出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了然于胸,学习的时候围绕目标进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体味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 三)、学习古诗 1、知诗解题 (1).“牧童”是什么意思? (2).了解作者。吕岩,字洞宾,是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就是“八仙过海”故事中的吕洞宾,他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曹国舅) 了解作者及“八仙过海”的故事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进一步了解作者有利于体会作者的感情。 2、明了诗意 (1)、熟读古诗。 轻声读诗,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 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全班齐读。 (2)、理解诗意。   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字词意思,学生总结各句意思:   全班齐读此诗。 3、体味意境   (1).教师朗诵,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4、熟读成诵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背诵,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四)、归纳学法 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吕岩的生活经历,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

文档评论(0)

134****38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