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劳动力流动.pptVIP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案例:同一单位夫妻不能离职 如此防止人才流失不高明 分析: 人才自由、有序地流动,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 企业对待人才流动正确的做法是疏不是堵。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个别企业短期利益受到损害,但从长远看,人才流动自由度的增大和人才竞争的强大压力,将有利于促使企业努力为人才创造宽松、和谐的微观环境,从而有利于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4.2.2 劳动力流动的代价 当一个有经验的工人离职而由一个缺乏经验的工人替代时,雇主就要支付训练费用,并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承担新工人生产效率低所带来的损失。对雇员来说,某些流动可能会造成失业。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 4.2.3 自愿流动的收益与评价 如果工人不是在消息非常闭塞的情况下,自愿流动的结果一般来说都能够提高工人对工作的整体满足程度。工作满足程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收益的提高。 雇主通常是对工人的自愿辞职持反对态度的。这是由于在高度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流动频繁使得雇主难以对工人进行特殊的培训。 * 第五节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5.2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分析 *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四大流向: 从农村、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流动 由内地落后城市向沿海、发达城市流动 由各地传统经济部门向新技术、新产业开发区流动 由技术力量雄厚的部门和单位流向技术力量薄弱的部门和单位或技术雄厚部门或单位之间的流动。 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并将在长时期内在我国多种劳动力流动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50—70年代末,这一阶段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数量相对较少。 第二阶段是80—90年代末,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不是以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为主要特征,而是以开放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对户籍管理工作进行试验性改革,积极引导农村工业化与小城镇结合等为主要特征。 第三阶段是2001—现在,在更为市场化的条件下推进,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正在酝酿对户籍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 *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农村进城劳动力与城市剩余劳动力之间争夺就业岗位的冲突。 农村进城劳动力成为社会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户籍障碍 信息障碍 成本障碍?:就业成本(身份证、暂住证、计划生育证明、外出务工证明、治安管理费、卫生费)、生存成本(住房、教育)、交通成本、心理成本、风险成本(工资风险、伤病风险) * 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流动转移受阻,导致了我国三大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状况不合理的格局。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部门的产值(或收入)比重与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1%的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或收入)比重。 二元比较劳动生产率系数是两大部门(一般为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之比,发展中国家农业与非农业二元对比系数通常在0.31~0.45之间,发达国家的通常在0.52~0.86之间。 * 中国三大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系数 系数较高说明在该产业中相对于产值比重而言,劳动力的比重较小,反之,说明劳动力的比重偏高。上表反映了一个不发达的二元经济社会的特征,即农业存在着大量的过剩余劳动力。其边际生产率接近于零,需要将其大规模转向工业趋向。 1952 1957 1978 1983 1988 1995 2000 第一产业 0.61 0.5 0.43 0.55 0.45 0.39 0.32 第二产业 2.84 3.33 3.1 2.64 2.07 2.12 2.26 第三产业 3.1 2.96 1.93 1.38 1.43 1.24 1.21 年 份 产 业 * 学者观点:人才大流动 有学者认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经历了四次人才大流动,将目前这轮正在进行的人才流动称为“第四波” 。 第一次人才大流动: 时间: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政策:国家正式发文,鼓励人才流动。同时严格限定,流动必须“正向”,即从国企流向集体企业、从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从内地流向边疆。 标志性事件:1983年3月,全国第一家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沈阳人才公司诞生。 现象:1986年,人才流动出现异常高峰,许多人不辞而别,成为没有档案的“黑户”;抢夺人才的恶性事件也频频发生,有关部门随即出台强硬措施,流动戛然而止。 * 时间:

文档评论(0)

kol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