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docx

《1.2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doc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齐桓晋文之事》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地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多样,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这个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圣人”和“亚圣”。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熟读文本,总体感知全文。 2.疏通文意,弄懂大意,学习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3.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 4.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 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孟子为政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 2. 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教学准备】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孟子》中的篇章,有了一定的基础,课前自学,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帮助 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地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多样,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这个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家能举出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派别吗?其中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圣人”和“亚圣”。对于孔子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对他的再传弟子孟子就可能不太了解了。有谁能说说孟子的有关情况。 二、 关于孟子 1. 孟子其人 (略) 2.《孟子》其书 (略) 3. 孟子思想 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思考:为什么孟子的思想会被后世接受呢?]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这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 4.《孟子》的时代意义 当时的社会背景: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时代意义: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时期的新观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有着重大影响。孟子的追求是一种对社会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极高,作为文化精粹,我们当然有研究、借鉴、继承和发扬的必要。 5.“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教师和学生分别读问话和答话,其他学生默读。 2.分男女两组分别读问话和答话。 思考: 1.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孟子说服对方实行仁政,实现王道) 2. 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保民而王) 四、 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两个重点内容要掌握:一是重点的文言字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这也是今天的作业(分类归纳)。一是文章要表达的观点,作者是怎

文档评论(0)

创新就是动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