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一)5.docx

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一)5.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一) ---- — 再谈基本不等式 a 2 b 2 a b ab 2 ab 的创新表示法 2 2 a b 石河子第一中学 朱友忠 案例:基本不等式 a 2 b 2 a b ab 2 ab 的创新表示法 2 2 a b 《北师版·必修 5》【不等式 习题课 】§ 3·4 P95 B 组第 1 题略有改动 题目:在⊙ O 上半圆中已知 AC=a,CB=b,( a≥ b),CD ⊥ AB,EO⊥ AB,连接 OD,作 CF⊥ OD 如图所示:请用 a,b 分别表示线段 CE,OE,CD,DF 的长度,指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 系,并证明; 一、归纳课本中的表示法 E 解:∵ AC= a,CB=b, ∴ OC= a b ,CG=OE= a b D 2 2 在 Rt△ EOC 中,有 CE2=OC 2+OE 2=( a b )2+( a b ) 2= a 2 b2 F 2 2 2 OE=OD= a b ( 同圆的半径相等 ) , CD= ab A O C B 2 在 Rt△ ODC 中,有 CD2=DF· OD; ∴DF= CD2 = ( ab) 2 = 2ab OD a b a b 2 整理: CE= a2 b 2 , OE= a b , CD= ab , 2ab 2 2 DF= a b 通过图中的 Rr △的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显然可以得出: CE≥OE≥ CD≥ DF成立; 即: a2 b 2 a b ab 2ab , 当且仅当 a=b 时,取“ =”成立。主要是建立集合图形证明。 2 2 a b 《北师版·选修 2- 2》 (P12 习题 1- 2 中第 1 题中 )再次出现“ a 2 b2 a b ab 2ab ”的证明。 2 2 a b 二、创新课本中的表示法 上课时提问: “ a b ”在全面所学的知识中与那个式子类同? 2 学生甲说:在学习等差数列中,与等差中项的公式类同; 学生乙说:在学习求 A、 B 两点的中点坐标公式类同; 学生丙说:在学习函数知识时 ,当某个函数的图象满足 f(x+ a)=f(b- x)时,则函数图象的对称轴 x0 a b 的表达式类同; 2 学生丁说:在初中学习平面几何时,与梯形的中位线式子类同。 通过几分钟的提问与启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了互动和回忆;同学们竟然能回想起这么多的类同,说 明“ a b ”这个式子在数学知识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表达式;而且在大学的数学课本中还有与上述类同式子的应用。 2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生丁同学所说,利用梯形中四条线段的长度来 表示:“ a2 b2 ” ,“ a b ”“ ab ”,“ 2ab ” 是 D a C 2 2 a b 成立的;则它们分别代表哪四条线段呢? 设梯形的下底 AB= b ,上底 CD= a,如图 (1), 于是就有: E F D a C (1). 梯形的“中位线” EF= a b ,显然成立; 证明很简单略 2 A b B G H 在初中的平面几何中已经证明。 图(1) (2). 在梯形中,作 GH∥ AB与两腰相交于 G、 H;如图 (2), 使得梯形 A b B ABHG与梯形 GHCD相似,则 DC GH ,即 GH= ab 显然成立;称 GH为“相似线” 图(2) GH AB (3). 在梯形中,过梯形两对角线的交点 O 作 PQ∥ AB 与两腰相交于 P、 Q;如图 (3), 设 PO=x,OQ=y,DO=m,OB=n,于是有△ DPO∽△ DAB, 则 PO DO x m mb ① AB DB ,即 b m n ,∴ x= m n D a C △BOQ∽△ BDC,有 OQ BO y n na ② P O Q DC BD ,即 a m n ,∴ y= m n 由①,②可得, PQ=x+y= mb + na = mb na 即 PQ=mb na ③ A b B 图 (3) m n m n m n m n 在梯形中,△ ODC∽△ OBA,有 DC DO a m ④ D a C AB OB , 即 b n 将④代入③中消去 m 得: PQ= 2ab , 称 PQ为“调和线” M h1 N K h2 n a b A b S B 图 (4) (4). 在梯形中,作 MN∥ AB 与两腰相交于 M、 N;如图 (4), 使得梯形 ABNM与梯形 MNCD的面积相等,设 ( a x)h1 (x b)h2 , D MN=x, 则有 2 2 h1 x b ⑤,在梯形中,△ CKN∽△ NSB,有 h1 KN , 即 h1 x a ⑥ h2 a x h2 SB h2 b x GP E 由⑤,

文档评论(0)

150****56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