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地壳和岩石圈4.pdf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地壳和岩石圈 • 本章共有四个知识点 • 一、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 二、稳定地壳和活动地壳 • 三、地壳的化学成分 • 四、岩石圈 • 知识点4 : • • 岩石圈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板块构造学说 一、基本概念 岩石圈:在地球内部圈层中,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 固体圈层。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圈顶部的盖 层部分。 板块:岩石圈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完整的块体,而 是—个由特定边界所围限的、许多板状块体的镶嵌 体。这些深达岩石圈底部的板状块体称为岩石圈板 块,简称板块。 板块构造学:研究岩石圈板块的划分、运动规律、 相互作用及结果的学科。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板块构造学说 二、板块构造学说 (一)概念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 是一块完整的刚性外壳,而是由十几个不同的大陆 板块和大洋板块组成的岩石圈块体。它们受地幔对 流的驱动,漂浮在高温塑性的软流圈上,进行着缓 慢、但不停息的水平移动。 板块的边界是洋中脊、转换断层、俯冲带和地缝 合线。板块在洋中脊分离、扩大,在俯冲带和地 缝合线处下冲、消失。这一过程激活了地震与火 山,控制着矿产形成,决定了陆洋分布,影响到 生命进程。 地震带 (二)大陆漂移 • Alfred Wegener(1880-1930)大陆漂移学说:年轻的德国 魏格纳: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的边缘形态十分相似,如 果将它们互相移近,则两者的边缘几乎可以完全嵌合。 于是,他进一步根据古生物化石、岩石和地质构造的相 似性,提出大西洋两岸曾属于一个统一的联合古陆 (Pangea)。 • 1、试述板块学说? • 2、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哪些? • 3、大陆漂移的依据有哪些? • 4、试述三大岩的转化? • Alfred Wegener(1880-1930)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 • 1.大陆的拼合 • 2.古生物依据 • 3.地质构造依据 • 4.冰川依据 • 5.古气候依据 1.大陆的拼合 是指在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形成的那一大片陆地 二亿五千万到四亿年后-终极盘古 (Pangea)大陆 泛大陆 “劳拉西亚大陆”,存在于侏罗纪到白垩纪 2.地质构造证据 3.冰川依据 4.古气候依据 5.生物依据 • 由于魏格纳当时认为 “硅铝质的大陆漂移在硅镁质 的洋壳之上”,这一大陆漂移机制因为与地球物理 资料不符,并且也因古生物学的证据不足,遭到了 强烈的反对与抨击,在被嘲笑为魏格纳的 “狂想曲” 后,至`20世纪30年代后几乎消声匿迹。 (三)海底扩张 • 赫斯和迪茨几乎同时提出:大洋底部在洋中脊处裂 开,地幔岩浆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岩 石圈,并把先期形成的岩石向两侧对称地推挤,导 致大洋海底不断扩张。另一方面,扩张的大洋岩石 圈在到达大陆边缘的海沟处后,将沿着消减带向大 陆岩石圈之下俯冲,重新消亡于地幔中,从而构成 一个完整的循环。这就是海底扩张。 古地磁和海底扩张 • 1.海底磁异常条带 • 2.转换断层 1.海底磁异常条带 地磁沿洋中脊对称出现且对称出现磁极倒转 2.转换断层 断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性质在断层的两侧发 生了转换,由平措变化为拉开,表现为以脊 轴为界,左右两侧的地质体整体的做同步的 分离运动。 海底扩张机的制--地幔对流模式 由于温度差或密度差引起地幔物质的上升和下降, 造成对流环。这种地幔对流驱使板块发生运动。 海底扩张的机制--地幔对流 海底扩张机的制--地幔柱模式 • 地幔柱是从核(地核)幔(地幔)边界升起的柱 状热流体,它的直径可达几百公里,地貌上为相 对高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认证主体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