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初中物理_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 学校 学科 物理 年级/班级 8.1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名称 2.1 上课时间 12.11 学生人数 40 单元背景 单元学习概述 《声现象》这单元是八年级物理(上)的第二单元。在学习机械运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接触声学的初步知识。声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而对声的了解则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本单元第一节是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探究声音的特性,第三节声的利用和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介绍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利与弊,以及防治噪声的方法,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处理,便于让学生先从整体上认识声现象,再进一步了解声的特性,最后在分析声的利用和危害,让学生可以较全面的把握关于声的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科学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通过探究活动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学习方法,并且掌握这种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的物理研究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奠定基础。通过本单元的预期成果是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特性和声的利用,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本课时是基于单元教学设计背景下的第一节课《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设计思路是按照声从“源”到“接收端”的信息流来编排的,这实际上也是人们分析、处理信息,构建信息系统的流程。在这个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教材以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声的传播,以及声速的知识。按照这样的线索处理声的基本问题,便于让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正确思路。在各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做”“看”“感受”“听”“思考”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全方位的感知“声音”。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习惯,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感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知识比较陌生,但对声音的产生问题,学生在生活中多少都有“与振动有关的体会”,并且在小学科学中已涉及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眼、口、耳、手,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5.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6.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难点:通过实验与同学合作归纳总结出声音产生和传播需要的条件。 解决措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实验例子,让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形成实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过程(可续行)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现场评价: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和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效果明显。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讨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   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方案二: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方案三: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叉上,音叉发声时,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观察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情况。   方案四:用细砂撒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砂子的情况。   方案五:把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水面的情况。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乘势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 现场评价:学生实验器材操作规范;合作探究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结论正确。 评价小组合作的效果:小组成员是否分工合作,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共享观点。 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讨论:器材?操作?确定研究方案。   方案一: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