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技术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7地籍地形图测绘 6.1. 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点的布设 为满足施测界址点和测图的需要,图根点在首级控制点和加密控 制点的基础上布设。图根点应均匀分布于图幅内,在地物稀少、地形 简单的图幅内平均不少于4点,其它地物复杂的图幅图根点的点数应 适当增加,以满足测图的需要。 本测区建筑密集区的图根点主要采用测距导线施测,地物密度不 大的地区可采用GPS RTK实时动态的方法施测。 图根导线可附合两次。图根导线的主耍技术指标如下表: 附合 次数 导线长 度(km) 平均边 长(m) 水平角 测回数 测角中误 差(〃) 方位角闭合 普(〃)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 —? 1.2 120 1 W±12 W 土 24亦 1/5000 二 0.9 80 1 W±20 W ±40 亦 1/4000 当无法组成附合导线时,可布设支导线,支导线最多不超过4条 边,且总长不得超过300米。 图根点的编号:一级点前冠“TI ”,二级点前冠“TII”,编号 分别从0001-3000,支导线点前冠“Z”,编号从0001?1000。RTK 施测的图根点编号冠以“TR”。 图根点一般不埋石,只打木桩或在岩石或水泥地而上钉入水泥钉 或刻痕等,并在实地用红油漆标注点号。在农村地区不作埋石图根点, 城区坚固路面钉入水泥钉或刻痕作为埋石图根点,并在提交成果屮注 明,每幅图不少于2个,埋石图根点应尽量选在第一次附合的图根导 线上,并应保证至少与另一个点(包括埋石点或高级控制点)互相通 视,满足以后城市地形、地籍图的修测、补测需要。 图根点的观测与记录 图根导线的观测采用5〃级全站仪观测。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 水平角采用方向法观测一测回,支导线的水平角采用左、右角法各观 测一测回,垂直角对向观测一测回,边长单程观测一测回。 测站限差为:半测冋归零差W±24〃,2C较差W±36〃、指标差 之差W±25〃、边长读数差£±10価,圆周角闭合差不超过±40〃。 图根导线记录由专人按《导线观测记录表》记录,并计算各项 测站限差,对观测成果中超限的重测和取舍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 当图根点釆用GPS RTK (T0PC0N GPS RTK标称精度平面2CM,高 程3CM)作业时,其转换参数采用四等控制网屮求出的转换参数输入 到RTK观测手簿中,每天RTK开始观测前,应在已知点上检查一次, 观测完后在已知点上再观测一次,以便检查RTK中转换参数正确与 否,根据RTK观测已知点的点位误差计算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RTK 每次采点必须是固定解,每个图根点采用RTK观测2次,2次测量成 果差不超过5cm,取中数作为该图根点成果。用GPS RTK作的图根点 成果,经编辑后用A4纸输出,并能体现2次测量成果的较差。 图根点的计算 图根导线的计算采用南方公司编制的《南方平差易2005》计算。 成果输出后应检查:方位角闭合差,一级不应超过24石秒,二级不 应超过40石秒,全长相对闭合差,一级不低于1/5000,二级不低于 1/4000;往返测高差较差不大于0. 4S(m),附合路线高程闭合差不应 超过40 x J[可(mm)。S以km为单位。 6. 7. 2界址点测量 1 ?界址点、线的要求 .界址点、界址线在地籍图上的表示按《地籍图图式》、《地籍 测绘规范》的耍求执行。 .宗地界址点边长大于100米吋,应在明显位置增设界址点。 .未进行登记发证的宗地临街界址线应与道路规划红线(含人 行道)完全重合,其间原则上不能有空地;已作登记发证的宗地临街 界址线与道路规划红线不重合的部分土地,定义为城市国有空地(隙 地);宗地界址线应与临街的道路规划红线或临河的河道规划红线完 全重合,其间不留空地。 .在界址点旁均需注记界址点号,当图面负荷过大时,界址点 可以跳跃注记。 当宗地界线与行政境界线重合时,连续表示宗地界线,行政境界 线间断跳绘表示,但在拐弯处应连续表示界线的走向。 界址点的施测方法 界址点测量原则上釆用解析法数字化全野外测量,个别特别困难 地方可采用勘丈法、图解法等方法进行测量。既可采用全站仪用极坐 标法施测,也可直接测定坐标和高程。界址点的测量也可以在测绘地 籍地形图时同步进行。 界址点测量时应尽量保证棱镜中心与界址点的重合。 搬邻站后,应重复测量1—2个前测站观测过的界址点,两次测 量同一点坐标之差应小于10cm,并将观测数据存入原始数据文件中。 界址点观测数据或坐标成果直接存入全站仪中,待传输计算机 后,经编辑用A4纸输出坐标成果。 6. 7. 3地籍地形图测绘 I?地籍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及图名 地籍地形图按50X 50cm正方形分幅,图幅编号为 X _ 50000 ""250 式中:X、Y为图幅内任意点的纵、横坐标; []为取整函数;如[4. 5]二+4 [-4. 5]=-5o A为正时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