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原料ppt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粮食原料 第一节 概论 粮食是以淀粉为主要营养成分、用于制作谷类主食的原料的统称。 一、粮食的种类 禾本科: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粟、黍、高梁等 双子叶:荞麦 豆类:属豆科,有大豆、蚕豆、豌豆、赤豆、绿豆等 薯类:甘薯、马铃薯、豆薯、木薯等 谷类 粮食 二、谷类 (一)生产与消费 (二)形态结构 (三)谷类的成分 成 分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矿物质 维生素 含 量 一般6%-14%赖氨酸缺乏,玉米中还缺乏色氨酸 约70%左右,其中淀粉约占90%,一般直链淀粉占20%-25%,糯米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还含有膳食纤维、糊精、可溶性糖 约2%左右,多含在胚芽中。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 磷、钾较丰富,还含有钙、铁、锌等,主要存在于谷皮与糊粉层 VB族,尤其VB1丰富,但精粮VB1较少。胚芽中VE较丰富。VA、VC、VD含量低。 (四)谷类的保藏 1. 调节温度:一般10-15℃ 2. 控制湿度:相对湿度70%-80% 3. 避免感染 4. 防止虫、鼠害 三、豆类 (一)豆类的生产与消费 (二)豆类的形态、结构 (三)豆类的成分 成 分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矿物质 维生素 含 量 一般20%-40是完全蛋白质,包含8种必需氨基酸 一般5%-20%,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一般25%-70% 磷、铁、钙含量丰富。因含抗营养因子,影响钙、铁的吸收。 VB族含量丰富,也含有胡萝卜素、VE,豆芽中含VC。 (四)豆类的保藏 减少微生物的污染,防止霉变。 第二节 大米 一、生产消费与分类 (一)生产消费 (二)分类 1.主要种类 种类 粒形 色泽 硬度 粘性 胀性 籼米 细长 灰白 中 小 大 粳米 短圆 蜡白 高 中 中 糯米 长圆 乳白 低 大 小 2.特殊品种 低直链淀粉米、高直链淀粉米、香米、黑米、巨胚米、红米、低球蛋白米、低谷蛋白米、高蛋白米、大粒米 二、性状与成分 (一)形态结构 (二)成分 名称 水分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灰分 无氮抽出物① 稻谷 11.68 8.09 1.80 8.89 5.02 64.52 糙米 12.16 9.13 2.00 1.08 1.10 74.53 胚乳 12.40 7.60 0.30 0.40 0.50 78.8 胚 12.40 21.60 20.70 7.50 8.70 29.10 米糠 13.50 14.80 18.20 9.00 9.40 35.10 稻壳 8.49 3.56 0.93 39.05 18.59 29.38 注: ①胚乳中主要是淀粉,稻壳中主要是戊聚糖,稻胚、 糖层中“完全”不含淀粉。 三、品质检验 (一)米的评价标准 1.国家标准《稻谷》(GB1350-1999) 2.国家标准《稻米蒸煮品质》(GB15682-1995) 3.农业部部级标准《米质测定方法》(NY147-88) (二)稻米品质检测项目和方法 1.检测项目 主要有:粒形、垩白、龟纹粒、硬度、化学成分、食味、新鲜度等 2.测定方法 (1)外观品质 (2)蒸煮食用品质 ①糊化温度:一般用碱消法间接测定 ②胶稠度:常用米胶延伸法测定 ③表现直链淀粉含量:用碘比色法测定 ④淀粉粉力仪测定 A.开始糊化温度(℃) B.最高黏度(BU) C.最低黏度(BU) D.50 ℃的黏度值(BU) 衰落度:B-C(BU) 胶凝值:D-C(BU) ⑤食味推定经验公式 Y=-0.1272x1-0.0939x2+0.0902x3+0.0946x4-6.595x5+2.6425 式中:y:食味推定值;x1:蛋白含量(干物质); x2:最高黏度;x3:最低黏度;x4:衰落度; x5:煮饭液磺呈色度 ⑥食味汁 ⑦米饭物性测定:利用流变仪测其粘弹性、凝聚性 (3)营养品质:用凯氏定氮法测其蛋白质含量 (4)碾磨品质:包括粗糙率、精米度、精米率和整精米率 (5)新鲜度:用邻甲氧基苯酚法 (6)掺入砂粒及滑石粉的鉴别 四、贮藏保管 (一)水分:一般设定相对湿度75%。 (二)温度:一般<15℃ 五、应用 (一)作主食 (二)作糕点小吃 (三)作菜肴 (四)作调味品 第三节 小麦与小麦粉 一、生产消费与分类 (一)生产消费 (二)分类 1.植物学分类: 一粒系小麦 分 二粒系小麦 普通系小麦 2.商品学分类 分类依据 种类名称 胚乳质地 粒硬度 粒形状 粒大小 粒颜色 容积重 蛋白含量 面筋性能 播种期 穗芒 角质 硬质小麦 圆形种 大粒小麦 白小麦 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