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勿忘国耻-1教案.docx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勿忘国耻-1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勿忘国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屈辱历史,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历时十四年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感悟国家屈辱的历史,懂得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意义。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树立报国志向。二、教学重点 懂得国际公祭日设立的意义。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树立报国志向。三、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第 10 课,本课为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你知道哪一天给我们国家和民族留下了快乐幸福的记忆吗? (二)环节一: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感受“国土沦丧”之辱1.残历碑微探究,寻找历史的印记 呈现《九一八纪念日鸣警撞钟仪式》 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日子?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记忆? 2.从“残历碑”上发现“九一八事变” 提问:观察残历碑的细节,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略的序幕,开启了对东北长达 14 年的殖民统治,3000 万同胞遭受了日本军国主义者极其残酷的蹂躏和摧残。 从《松花江上》歌曲中感悟“九一八”之痛 过渡:在纪念馆的展厅里有这样一首歌,描述了当时东北同胞们的处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去感受这首歌曲《松花江上》。 播放《松花江上》视频 ①提问:通过《松花江上》这首歌,你感受到什么? ②追问:在歌曲的歌词和画面中,你又看到和体会到了什么? ③教师拓展: 九一八事变后侵略者在东北强制推行殖民奴化教育政策,将日语定为“国语”,强迫小学生学习,大肆摧残和破坏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这使东北人民蒙受了亡国灭种的欺凌。 小结:九一八事变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屈辱的记忆。每一年的这一天,我们都应在心中拉响警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课文活动园中残历碑细节的分析与讨论,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展开对九一八事变的初步了解,再通过对歌曲《松花江上》所呈现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对东北各方面发生的变化,感受中华民族历史上这段耻辱的记忆。 板书:勿忘国耻 (三)环节二: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谈话:1931 年,日本悍然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十四年抗战的开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并未满足于占领东北地区。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全面抗战。 这一年的 12 月,日军的侵略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南京大屠杀”。让我们一起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去揭开这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四)环节三: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感受“生灵涂炭”之辱1.从纪念碑中找寻南京大屠杀痕迹 呈现照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局部照片提问:你在建筑上看到了哪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信息? 2.从历史资料中,感受南京大屠杀泯灭人性的罪恶 ①“杀人竞赛” 提问: 阅读“杀人竞赛”新闻报道后,你的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 呈现资料:《杀人竞赛》 ②“罗伯特威尔逊日记” 提问:阅读课文 67 页“罗伯特威尔逊”的日记,对侵略者的行为你有什么想说的? ③从幸存者的故事中,感受同胞凄惨经历之痛 呈现视频:《幸存者——见证南京 1937》 小结:在这长达六周的时间里,被屠杀的同胞高达三十万人,平均每 12 秒就有一名同胞的生命凋零。1 座城,12 秒,6 周,30 万,这就是 1937 年生灵涂炭的南京城给我们民族留下的最最黑暗、苦难的记忆。 板书:生灵涂炭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带领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给民族带来的凄惨遭遇。通过对杀人竞赛与罗伯特威尔逊日记中的记载内容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战争过程当中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与兽性行为的可耻。通过聆听幸存者的描述,为学生搭建一座遥远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懂得珍惜和平的生活。同时为我们同为炎黄子孙的华夏儿女的凄惨经历感到悲伤,增强学生民族身份的认同感,进而使南京大屠杀的创伤记忆上升为国家记忆。 (五)环节四:勿忘国耻·永保和平1.勿忘国耻 谈话:每年的 12 月 13 日,全国各地的民众都会自发组织开展各种悼念活动。 2014 年 2 月 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提问: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呢? 小结:国家公祭日是以国家之名祭奠遇难同胞,捍卫生命的尊严!每年的这一天, 我们都应为在那场大屠杀中遇难的 30 多万同胞默哀。 谈话:在 14 年的抗日战争过程中,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犯下诸多滔天罪行,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痛苦记忆,都是我们

文档评论(0)

至善策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文件问题或需求请留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