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颅内压增高及颅内压监护.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诊断 (Diagnosis) 1、症状与体征: 颅高压三主征:头痛、呕吐、 视乳头水肿, 2、 Cushing氏反应:血压升高、心跳缓慢、呼吸减慢。 * 2、特殊检查方法: ??①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主要根据脑室系统的大小,一侧脑室是否受压移位,中线结构是否受压移位,脑池(尤其是环池)的宽度是否变窄甚至消失等影像学改变以诊断有否颅高压。CT扫描异常的病人中约60%有颅高压,CT正常的病人约13%可能出现颅高压,CT扫描正常时与颅高压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40岁、收缩90mmHg、去脑或去皮层状态。 ②磁共振成像(MRI):一般不用于早期检查。 ③腰穿:可引发脑疝,应慎重,多用于诊断炎性病变。 * (九)治疗 1、一般处理 : 维持ICP〈20mmHg、CPP≧60mmHg。 床头抬高30~45°. 保持头颈一致,避免气道不畅. 防止低血压(SBP〈90 mmHg),必要时可用升压药. 控制高血压。(无心动过速可用硝酸盐类,有心速beta受体 阻滞剂,避免过度治疗而致低血压) 防止缺氧(pO2〈60 mmHg) 维持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35~40mmHg)。 轻度镇静状态。 及时CT复查除外外科情况 * 2、特殊治疗(以上措施无效时) 加强镇静。 如有可能则行脑室外引流,放出3~5ml CSF 甘露醇:0.25~1mg/kg,然后0.25mg/kg q6h 过度通气:pCO2=30~35mmHg. ICP仍高则应考虑复查CT,EEG以除外外科情况及一种较为少见亚临术癫痫状态,后者可引起持续的ICP增高. * 3.对于难以控制的持续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进行以下处理: 大剂量镇静药。 过度通气使pCO2=25~30mmHg。 亚低温。 去骨瓣减压。 * 3. 缩减脑体积 (1)高渗脱水剂:甘露醇(mannitol),50%甘油; (2)利尿剂:速尿(Furosemide),双氢克尿塞(DHCT). (3)激素: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4)白蛋白 * 3.减少脑脊液量 (1)CSF外引流术 (2)CSF分流术:ventricul operitoneal shunt (3)减少CSF分泌的药物:乙酰唑胺(Diamox) * 4.减少脑血流量 (1)冬眠低温(hypothermia) 降低脑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28-35℃为亚低温 (2)过度换气(hyperventilation) 它是通过引起脑血管收缩和CBF减少来降低ICP,有造成脑缺血的危险,目前用于顽固性高颅压或神经症状急剧恶化时短时间应用。 (3)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s) * 病因及手术治疗 1:减少脑实质成分:颅内占位性病变切 除术,坏死脑组织清除术。 2:减少脑脊液量:脑脊液分流。 3:增加颅腔容积:去大骨辦减压术 * 颅内压监测 一、颅内压监测指征: 1、重型颅脑外伤(GCS=3~8分)、头部CT扫描异常(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基底池受压、脑室系统变窄等); 2、头部CT正常时若患者年龄〉40岁、收缩压〈90 mmHg、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阳性时也应考虑行颅压监测。 3、轻型、中型脑外伤(GCS=9~15分)时,不应常规使用颅压监测,但对某些CT显示有占位性损伤的清醒患者也可考虑进行颅压监测 * 二、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以脑室导管法最常用,其次为硬膜外或硬膜下置管法。 监测的持续时间:ICP正常×48~72小时,但要充分估计到迟发性颅高压出现的可能性。 * 三、颅内压监测的作用: 1、诊断:可以连续地、动态地观察颅内压的变化。 2、治疗:通过颅内压的变化,指导治疗;通过脑室液的引流,降低颅内压。 3、判断预后:有大量证据表明ICP的监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ICP正常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