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症验舌法-清-杨云峰.pdf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症验舌法 清 杨云峰 上卷 临症以验舌为准统论 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 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 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何从前以医名家者俱略 焉,而仅于伤寒见诸金镜耶?余自弱冠,敬承家学,殚心医理,间尝从金镜三十六舌,逐一体验,其法殊 多未合,疑而质诸先君子。先君子曰:东庄不有云乎,金镜三十六舌,当参其意而勿泥其法,更有三十六 舌之所未及者,须以意通之。予领先君子训,退而绎其所以其意当参,其法勿泥者,乃见东庄所云,真实 获我心也。于是临症之下,于舌必看其形、审其色、合诸脉症,而有心得其秘焉。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 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瘥、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 顷,往往症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 验。是以阴阳虚实,见之悉得其真;补泻寒暄,投之辄神其应。人以见之无不真、投之无不应也,未有不 称以为奇者。不知余于四诊之中,于舌更有独得之秘也。然独得之秘,究何秘哉,不过同得之理耳。临症 者诚潜心而有会焉,则分之而脏腑各一阴阳也,阴阳各一虚实也,理周而法到,可以补金镜之所未及,而 正不止三十六舌也;合之而脏腑同此阴阳也,阴阳同此虚实也,理圆而法活,可以裁金镜之所未合,而并 不必三十六舌也。分而分之,其法不出乎五行;合而合之,其理总原于太极。准此以临症,则诸病之变 现,纵使万叶千枝,而一望之神明,自可搜根拔本,尚何无者生之、有者甚之,以干致邪失正,绝人长命 之咎哉?兹将验舌诸法,备述之下,惟识者参之。 上卷 验舌分虚实法 经云:“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又云:“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窃谓虚实两字,是搅病机 之领;补泻两字,是提治法之纲。盖以人之有病,不出一虚一实,医之治病;不过一补一泻。如虚实稍有 file:///D/BaiduNetdiskDownload/123/06辩证诊治-20本/临症验舌法-清-杨云峰.txt [2020/9/14/周一 9:34:15] 疑心,则补泻无从下手。其参症切脉以审虚实,固临症第一要着也,乃有症似实而脉则虚,脉似实而症则 虚者。如舍脉从症,既难信以为真,而舍从脉,又惟恐其是假,则且奈之何哉。不知凡物之理,实则其形 坚敛、其色苍老;虚则其体浮胖、其色娇嫩。而病之现于舌也,其形与色亦然。(故凡病属实者,其舌必 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如此分别,则为虚为实、是假是真,虽未参症切脉,而 一目先了然矣。) 上卷 验舌分阴阳法 虚实既分,补泻固有定见。然虚实各有阴阳,而阴阳迭为虚实,则于虚实分阴阳,临症者又不可混也。 而分之不得其法,则有以阴盛为阳盛、阳虚为阴虚,而不能无误者。且有症本阳虚,而经训曰阴虚,令 人错解,贻害不浅者。如云:“阴虚出盗汗”。阴言手太阴也,虚言肺气虚也。又云:“阴虚发夜热”。 阴言足太阴也,虚言脾气虚也。同曰阴虚,而其中有手足太阴之分。名曰阴虚,而其实是脾肺气虚之症。 无如历代医师,从未注明其义,误以脾肺气虚认为肾水不足,而用滋阴降火之剂,朝夕重阴下逼,逼至土 困金败,便溏声嘶,置之死地而不悟者,只此两个阴字,拘义牵文,以讹传讹。自古迄今,普天之大,不 知日杀凡几,良可痛也。况如此类者,经中未易枚举,总缘阴阳混杂,虚实模糊,但凭脉症,分晰难清 耳。(讵知阴虚阳盛者,其舌必干;阳虚阴盛者,其舌必滑;阴虚阳盛而火旺者,其舌必干而燥;阳虚阴 盛而火衰者,其舌必滑而湿。)如此分别,则为阴为阳,谁实谁虚,显然可见,更何似阴似阳之疑,以致 重阴重阳之误,贻人夭殃耶? 上卷 验舌分脏腑配主方法 虚实不爽,而后补泻无不应;阴阳不谬,而后寒暄无不投。然必脏腑不瘥,而后补泻寒喧悉对其病,以 拔其根而主方无不谛,则就虚实阴阳,以分夫脏腑而定以主方,临症者尤不可混也。而脏腑之分,不越青 黄黑白,主方之配,须合酸苦辛甘。爰按内经分脏别腑,并检成方,酌定主治,条例如下。 一、舌见青色,肝胆病也。(紫色同)不拘所见何症,但看青而舌坚敛苍老,肝胆两经邪气盛也,泻火 file:///D/BaiduNetdiskDownload/123/06辩证诊治-20本/临症验舌法-清-杨云峰.txt [2020/9/14/

文档评论(0)

135****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