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文学.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意思为:幸好有诗人的低声吟咏相亲相伴,用不着俗人唱歌、喝酒来凑趣。梅花是高傲的,对于一切世俗不屑一顾,也只有这孤芳自赏的诗人才能与其相通吧!尾联又将画面平添一位目下无尘、孤芳自许的诗人,使整幅画面达到顶峰。“金”字代表了权势、华贵,诗人末尾引出自己,托物言志,表达了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 全诗结构紧凑,先声夺人,又将画面逐步完整,最后以议论收尾,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其中,颔、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为千古之佳句。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与梅花不与众方正春的孤芳自赏融为一体,使本诗不仅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诗人心声的表达。 缺点: 一是意向单调,仅有山、水、风、云、竹、石、花、草等; 二是形式呆板,以五律居多,功夫在对仗的中间二联上,句式大体是前两句二一二,后两句二二一,单音节为“诗眼”; 三是诗中表现的情感不出乎闲适、旷逸、愁闷、惆怅之类,色彩比较单一。 三、西昆体: 官僚显示才学与身份的手段:深婉绮丽、多典 进步意义: 对晚唐五代至北宋除的诗风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习白体者每有俚语滑易之弊,西昆体较之有精致含蓄之长;习姚、贾者有细碎小巧之弊,西昆体较之有丰赡开阔之优。而且,内容页并非完全空泛。 西昆体遭攻击的原因: 一是西昆体确有弊病而且它源自朝廷馆阁诗人之手,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变革文风之人首要对付的对象; 二是西昆体带有浓厚的贵族气味,与宋代的社会特点不相容; 三是西昆体有明显的娱乐倾向,与道统文学观念相抵触。 第二节 词 唐五代以来,词在题材和风格上,大体形成了一定的格局,虽然李煜有所突破,但至少特例。 宋初的词人大都是诗人:王禹偁、潘阆、寇准、钱惟演、林逋等。 宋词并未进入兴盛阶段,但唐五代词中对男女之情的热烈大胆、有时很直露的表现,在北宋初期词中已经看不到了。 第三节 散文理论与创作 北宋作为一个新兴的权力高度集中的王朝,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建设便显得必不可少。这种需要反映于文学,首先在最具有实用性的散文领域表现出来,因此在北宋初就出现古文运动的复兴。 一、两个派别: 1.柳开、穆修: 纯粹把复兴古文作为复兴儒道的手段,主张“宗经”、“明道”; 穆修(979—1032),字伯长,他比柳开小三十多岁,但思想与柳开很相似,也是以继承韩柳的文道合一的古文传统为己任。 2.王禹偁: 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结合为一体的文道观念,是他对宋初散文的重要贡献。 华而不实,取其刻削为工,声律为能。 ——柳开《上王学士第三书》) 今世士子习尚浅近,非章句声偶之辞不置耳目,浮轨滥辙,相迹而奔。 ——穆修《答乔适书》 功过评价:积极——束缚文学 “尊韩”、“崇道”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们又把韩愈作为文学家的一面完全忽略了。 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叶古人之风,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穆修《唐柳先生集后序》 慨叹: 立身行道必大出于人上而遍及于世间,岂虑动得憎嫌,挤而斥之——柳开《再与韩洎书》 “语怪”,被人“排诟之,罪毁之,不目以为迂,即指以为惑”——穆修《答乔适书》 2.以王禹偁为代表,虽强调“道”的至高地位,但对于“文”仍有相当的重视。 观点: “夫文,传道而明心也。” ——王禹偁《答张扶书》 不应该“语皆迂而艰也,义皆昧而奥也”,而应该“使句之易道,义之易晓”。 ——王禹偁《再答张扶书》 散文尝试: 有意吸收了骈文整齐而容易上口、具有声韵之美的优点,形成既自由流畅又有一定音乐节奏的新风格: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垣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垦处。有曝背而偃者,有濯足而坐者,有男子网钓鱼鳖者,有妇人采撷药草者,熙熙然殆非人世之所能及也。 ——王禹偁《录海人书》 文章是借传闻描绘理想的社会模式,笔调颇类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简雅古淡”——叶适《习学记言》 二、影响: 1.实际创作:后来的散文主要沿着王禹偁的方向发展——既重视表现理念又具有抒情性的特点,化骈入散、清晓流畅而又具有韵律感的文字风格(欧阳修、苏轼)。 2.理论上:把柳开、穆修的地位提得很高,尊之为宋初文风改革的开山人物。 柳仲涂起而麾之,髦俊率从焉,仲涂门人能师经探道有文于天下者多矣。 ——范仲淹《尹师鲁河南集序》 本朝古文,柳开仲涂、穆修伯长首为之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