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解析模式识别1.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糊聚类分析;什么是聚类分析?;聚类算法类型;层次聚类;;模糊聚类分析;模糊聚类分析;例6:设          对于模糊等价矩阵;模糊聚类分析;模糊聚类分析;例7:设有模糊相似矩阵;二、模糊聚类的一般步骤;(1)标准差标准化;(2)极差正规化;2、建立模糊相似矩阵(标定);(2)距离法;(3)贴近度法;3、聚类并画出动态聚类图;(3)直接聚类法;模糊聚类分析;解:;用最大最小法构造 模糊相似矩阵得到;用平方法合 成传递闭包;取 ,得;取 ,得;取 ,得;画出动态聚类图如下:;若利用直接聚类法;故分类应为{x1}, {x3}, {x2, x4},{x5}。;取λ=0.62, 此时;取λ=0.53, 此时;模糊聚类分析的简要流程:;4、最佳阈值的确定;则第j类的聚类中心为向量:;模糊聚类分析;非层次聚类;K-均值;K-均值;K-均值;K-均值;K-均值;K-均值;K-均值算法;模糊聚类;EM算法;迭代使用EM步骤,直至收敛。   可以有一些比较形象的比喻说法把这个算法讲清楚。比如说食堂的大师傅炒了一份菜,要等分成两份给两个人吃,显然没有必要拿来天平一点一点的精确的去称分量,最简单的办法是先随意的把菜分到两个碗中,然后观察是否一样多,把比较多的那一份取出一点放到另一个碗中,这个过程一直迭代地执行下去,直到大家看不出两个碗所容纳的菜有什么分量上的不同为止。EM算法就是这样,假设我们估计知道A和B两个参数,在开始状态下二者都是未知的,并且知道了A的信息就可以得到B的信息,反过来知道了B也就得到了A。可以考虑首先赋予A某种初值,以此得到B的估计值,然后从B的当前值出发,重新估计A的取值,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收敛为止。 ;EM算法;EM算法;EM算法;EM算法;特点;模糊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科学、工程、经济、社会以至生活中经常遇到并要处理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式就是在已知各种标准类型(数学形式化了的类型)的前提下,判断识别对象属于哪个类型?对象也要数学形式化,有时数学形式化不能做到完整,或者形式化带有模糊性质,此时识别就要运用模糊数学方法。; 在科学分析与决策中,我们往往需要将搜集到的历史资料归纳整理,分成若干类型,以便使用管理。当我们取到一个新的样本时,把它归于哪一类呢?或者它是不是一个新的类型呢?这就是所谓的模式识别问题。在经济分析,预测与决策中,在知识工程与人工智能领域中,也常常遇到这类问题。 本节介绍两类模式识别的模糊方法。一类是元素对标准模糊集的识别问题 —— 点对集;另一类是模糊集对标准模糊集的识别问题 —— 集对集。;例1. 苹果的分级问题 设论域 X = {若干苹果}。苹果被摘下来后要分级。一般按照苹果的大小、色泽、有无损伤等特征来分级。于是可以将苹果分级的标准模型库规定为 =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显然,模型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是模糊的。当果农拿到一个苹果 x0 后,到底应将它放到哪个等级的筐里,这就是一个元素(点)对标准模糊集的识别问题。;例2. 医生给病人的诊断过程实际上是模糊模型识别过程。设论域 X = {各种疾病的症候} (称为症候群空间) 。各种疾病都有典型的症状,由长期临床积累的经验可得标准模型库 = {心脏病,胃溃疡,感冒,…},显然,这些模型(疾病)都是模糊的。病人向医生诉说症状(也是模糊的),由医生将病人的症状与标准模型库的模型作比较后下诊断。这是一个模糊识别过程,也是一个模糊集对标准模糊集的识别问题。;点对集——;一最大隶属原则;按最大隶属原则, 该人属于老年。;例 2、选择优秀考生。设考试的科目有六门 x1:政治 x2:语文 x3:数学 x4:理、化 x5:史、地 x6:外语 考生为 y1,y2,…,yn,组成问题的论域 Y = { y1, y2, …, yn}。设 A = “优秀”,是 Y 上的模糊集,A(yi) 是第 i 个学生隶属于优秀的程度。给定 A(yi) 的计算方法如下:;式中 i =1, 2, …, n 是考生的编号,j =1, 2, …,6 是考试科目的编号, ?j 是第 j 个考试科目的权重系数。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Ⅱ,就可根据计算出的各考生隶属于“优秀”的程度(隶属度)来排序。 例如若令 ?1= ?2= ?3=1, ?4= ?5= 0.8, ?6= 0.7, 有 四个考生 y1, y2, y3, y4,其考试成绩分别如表 3.4; 表 3.4 考生成绩表;则可以计算出 于是这四个考生在“优秀”模糊集中的排序为: y2, y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勤劳的小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