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的从众心理例子.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民的从众心理例子 【篇一:网民的从众心理例子】 很黄很暴力 ——一名 13 岁女学生在去年 央视 《新闻联播》的一则新闻中说的五个字 ,短短十几天内 ,竟成了 2008 年网上第一流行语。不少网民以此来命名自己的 msn 昵称和 qq 个 性签名 ,还有人在论坛上不断灌水 ,发表各种很黄很暴力的联想原创。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个女孩竟从此陷入了被网民恶搞的厄运 : 关于她的 视频、图片、恶搞漫画、帖子一夜之间泛滥成灾 ,甚至以她为主角 ,恶 搞出大量色情漫画、打油诗、诅咒信等 ,这位可怜的女孩正在招受着 极大的心灵伤害和名誉侵权。 你可以去批评一个人 ,但不可以侮辱一个人 ;你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 ,但 是不能影响到他人的合法利益。如果网友们是纯属娱乐 ,或者仅仅是 追求流行语的心态来频频使用这句话 ,尚可以理解与原谅 ,但如果用它 去伤害别人的自尊 ,甚至盲目跟风 ,参与一场专门针对一个幼小心灵的 网络暴力的炮制却是道德的沦丧 ,让有良知的人心寒。 自虐猫事件后 ,铜须门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等又接踵而至 ,网络暴 力现象似乎愈演愈烈。那此类的网络暴力事件到底为何屡屡得逞 ? 这 固然与外部的网络环境有关 : 一些网络媒体一味的追求点击率与人气 , 对暴力事件煽风点火 ;另外 ,有些传统媒体为了吸引眼球 ,事件未经调查 核实就加以报道 ,更是火上浇油 ; 加上网络监管的缺位与监督的乏力导 致了网络暴力事件的泛滥。 但笔者认为外因还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网络暴力的现实存在 ,除 了与日益恶化的网络生态环境有关外 ,还与部分网民缺乏理性的、独 立思考的能力和缺乏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这点上可以透 过他们的多种心态折射出来 ,诸如道德审判、狂欢凑热闹、喜欢恶搞 等心理 ,而其中起着支配和统帅作用的就是网民严重的从众心理。 一、网民在网络暴力中的从众心理 社会心理学认为 ,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 或态度的变化。现实生活中 ,存在的或想象到的压力会促使个人产生 符合社会或者群体要求的行为与态度 ,尤其是当个人缺乏自信或冷静 判断时 ,往往会产生追随多数人没有错的心理 ,甚至在根本信念上改变 原来的观点 ,放弃原有的意见 ,最终产生了从众的行为。 从众是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 ,个体寻求解除与群体冲突、增强安全 感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因此也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互联网 的信息传播中 ,很多网民就是在它的支配下表现为对凡事人云亦云、 随大流 , 大家都这么认为 ,我也就这么认为 ,大家都这么做 ,我也就跟着 这么做 , 以寻求一种集体认同的安全感。 网络用它的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现实的精神文化空间 ,成 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它以信息海量、更新迅速、互动性强等优 点最大限度地吸引了网民的眼球 ,其信息的娱乐性、多奇性 ,更是强化 了网民的视觉注意力。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网民的从众行为比比皆 是,有许多社会性热点新闻 ,事实还没有水落石出 ,网友们就开始盲目的 跟帖 ,出现一边倒的极端化现象。例如著名的极品男事件就是起源于 最初的一篇万言网文。文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人大研究生王奔在火 车上与邻座女生搭讪的种种不堪情形 ,其动作细节与个人特征的描述 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还不时穿插大段伴有侮辱性的评论 ,网友们群而哄 之,拼命跟帖追击,挖掘其隐私,都希望一睹这位恶心男的风采 ……王奔 万万没想到几天功夫自己竟成了网络中的极品男 ,人格上遭到的莫大 侮辱令他精神崩溃 ,这不得不说是网络的悲哀 ! 退一步讲 ,即便该事件是完全真实的 ,但由于是文章作者的一面之词 ,写 作上肯定多多少少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臆断与任意夸大的成分。而绝 大部分的网民却习惯于不辨真伪 ,不经独立地思考与判断 ,对事件本身 也不进行调查分析 ,就开始盲目从众 ,人云亦云 ,跟风追捧。这种盲目的 从众行为所形成的声势浩大的舆论合力 ,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精神 伤害与名誉损坏。 二、网络暴力中网名从众心理的成因 从众心理在网络暴力事件炮制的作用确实很大 ,那到底是什么让网友 频频失去理智 ,盲目跟风呢 ?其原因我想应该是多方面的。从众源于一 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 , 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 的行为。在群体中 ,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所以当他的行 为、态度与意见同别人保持一致时就有了没有错的安全感。一般表 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 一是表面服从 ,内心也接受 ,所谓口服心服。 二是口服心不服 ,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 ,违心从众。 三是完全随大流 ,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 无论是以上哪种形式 ,都带有不同程度地盲目性 ,网民在表达自我意见 时既有口服心服的真从众 ,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从众。真从众往往是 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