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中风偏枯的大接经针法.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治中风偏枯的大接经针法 大接经,为配穴法之一。见《卫生宝鉴》。是专治中风偏枯的一种特殊配穴法。有”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二法,皆取十二经井穴。从阳引阴法,从足太阳井穴至阴开始,依次取足少阴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窍阴、足厥阴大敦、手太阴少商、手阳明商阳、足阳明厉兑、足太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刺完十二经。从阴引阳法,从手太阴井穴少商开始,依次取手阳明商阳穴、足阳明厉兑、足太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足太阳至阴、足少阴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窍阴、足厥阴大敦,刺完十二经。......近十年来,每当遇到针刺不效或效果不好的患者,即用大接经方法,针刺一组(共4次),再按原法针刺,无不显效,良。 大接经之理,可追溯于《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与五脏。”首载于《卫生宝鉴。卷七》,是专治中风偏枯的一种特殊配穴法。有”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二法,皆取十二经井穴。均按照12经络流注之顺序进针。 一、从阳引阴法,适用于有热证者。(或一言蔽之,用于阳证者) 从足太阳井穴至阴开始,依次取足少阴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窍明、足厥阴大敦、手太阴少商、手阳明商阳、足阳明厉兑、足太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刺完十二经。 二、从阴引阳法,适用于有寒证者或者热证不显者。(或一言蔽之,用于阴证者。) 从手太阴井穴少商开始,依次取手阳明商阳穴、足阳明厉兑、足太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足太阳至阴、足少阴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窍阴、足厥阴大敦,刺完十二经。 (一)操作 1.男左女右取穴。 以从阳引阴举例,即男同志先取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左至阴,再扎右至阴,再取下一条经络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左涌泉,再取右涌泉,以此类推。 2.针具选择 选取0.25~0.35*25mm毫针为宜。 3.操作方法 直刺0.1~0.2寸,行捻转手法约数秒或者四肢有抽动感即可出针,一支毫针即可做完24个穴位的针刺。 (二)适应症 中风偏枯或智障,痴呆、郁证、不寐、癫痫等等慢性病久治不愈者。 (三)禁忌症 同普通针灸禁忌症。因此法刺激量大,高血压者太紧张者太恐惧疼痛者慎之。怕疼痛者,或者阴证者,可以改针为点灸。点灸顺序 同 从阴引阳。从手太阴肺经之少商开始。珠火为佳,不用明火。 (二)原穴接经法 适用于井穴接经后之虚证者。 做法:从阴引阳 取穴:手太阴肺经太渊→手阳明大肠经合谷→足阳明胃经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棱→阳池→丘墟→太冲。 (三)络穴接经法 适用于井穴接经后之实证者。 做法:从阳引阴。 取穴:胱飞扬,肾大钟,心包内关,三焦外关,胆络光明,肝蠡沟,肺列缺,大肠偏历,胃丰隆,脾公孙,心通里,小肠支正。 (四)首尾接经法 适用于伴痛证或者感觉障碍久治不愈者。 做法: 1.从阳引阴?? 适用于阳证。 从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至阴开始,到足少阴肾经涌泉、俞府,到手厥阴心包经天池、中冲,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丝竹空,足少阳胆经....以此类推到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听宫结束。 2.从阴引阳 适用于阴证。 从手太阴肺经中府、少商开始,后面以此类推(略)。 (五)原络接经法 均按照 从阴引阳 之序。 1.新病,先络后原穴。 肺经络穴列缺→大肠经原穴合谷→胃经络穴丰隆→脾经原穴太白,(后面以此类推,略) 2.久病,先原后络穴。 肺经原穴太渊→大肠经络穴偏历→胃经原穴冲阳→脾经络穴公孙,(后面以此类推,略) ?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的平衡,自然无病。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 ? 具体做法是,只用一根 l 寸长的 28 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 ? (一)由原穴到络穴 ? ? 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络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 ? (二)由络穴到原穴? ? ? 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 ? ?? ? 病例举要:? ? ? 刘 X? ?男? ?40 岁? ?某设计院会计师?

文档评论(0)

卧雪眠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