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物理历史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粒子物理的历史发展; 1984年10月,在位于北京玉泉路边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院内,邓小平同志亲自挥锨铲土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奠基。; 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再次来到高能物理研究所,邓小平发表了至今仍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讲话。 “说起我们这个正负电子对撞机,我先讲个故事。有一位欧洲朋友,是位科学家,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要搞这个东西?我就回答他,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不能只看眼前。”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60多亿元启动建设12项大科学装置 ;——访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 ; 物质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 物质世界是怎样构成的? 认识物质结构的手段有哪些?物质微观世界对人类的影响?;? 古代的物质世界;? 元素周期表与核素图;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一系列新现象:阴极射线、光电效应、放射性、X射线等等,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渐渐进入微观层次。; 阴极射线;参见/kejiyuandi/;1879年,他证实阴极射线不但能传递能量,还能传递动量.物理学讨论会上演示磁场对射线的偏转,他认为,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分子流”组成的.这些分子是真空管内残余气体的分子,它们撞到阴极上,带上了负电荷,于是就受到阴极的排斥,沿着与阴极表面垂直的方向飞走. ;勒纳德 -- 将阴极射线引出放电管外,作出了“勒纳德窗”的重大发现 ;以克鲁克斯为代表的英国学派的带电微粒说 以赫兹为代表的德国学派的波动说 ;为了证实波动说的正确,Goldstein做了一个精确的光谱实验,他特制了一根L形放电管,电极A、B轮流充当阴极,用光谱仪观测谱线.如果阴极射线是分子流,它发出的光应产生多普勒效应,光的频率应与分???流运动的方向有关,用光谱仪观测到的从A端和B端发出的射线的频率应该不同.可是,实验证实,不管是哪一端发出的阴极射线,其频率都是相同的.;1895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J.B.PerrIn,1870-1942)做了著名的法拉第筒实验。他在阳极B中安装了一个法拉第筒F,用以接收从阴极C发出的射线的电荷,再由静电计检验电荷的正负.实验结果是静电计带负电.他用磁场先将阴极射线偏向一方,使它无法进入小孔H.这时,静电计的指针恢复到零,从而证明负电荷正是阴极射线携带的.佩兰通过实验认为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 但他的实验无法做出判决性的结论,因为它无法证实静电计所带的电荷一定是阴极射线传入的(也可能其他负电粒子和阴极射线是同时从阴极发出的). ;3.1 测阴极射线携带的电荷 汤姆生将佩兰实验作了一项重大改进.他把与静电计相连的接收器(法拉第筒)安装在真空管的侧面.平时没有电荷进入接收器,用磁场使射线偏转,当磁场达到某一值时,接收器接收到的电荷猛增,说明电荷确实来自阴极射线. ;3.2 用静电场使射线偏转 汤姆生重复了赫兹用静电场使阴极射线发生偏转的实验.;;第一步:让阴极射线过一条狭缝进入阳极内的金属筒(法拉第筒),利用静电计测量一定时间内金属筒获得的电量Q.若进入筒内的微粒数为N,每个微粒所带的电量为e,则 Q = Ne. 第二步:插入热电偶,经过同样时间后读出温升.若进入筒内微粒的动能W因碰撞全部转变成热能,则W可由温升计算出,其值为: W = N· mv2/2. 式中m、v分别为微粒的质量和速度 第三步:加上磁场使射线偏转.若R为微粒运动轨道的曲率半径,H为磁感应强度,则 H ev =mv2 /R. 由以上三式可计算出 e/m=2W/H2R2Q.;1、电子的发现: 汤姆逊认为更重要的是应该设法测出阴极射线中那些原子的质量。 1897年,汤姆逊巧妙地将电场和磁场结合起来,首先测出了阴极射线的速度,并进一步测量出了阴极射线中带负电的“原子”所携带的电荷量和它的质量的比值,称为“荷质比”。证实该射线其实是带电粒子束,人们称其为“电子”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物理学家伦琴(W.K. Rontgen,1845-1923);X射线是由高速电子撞击物体时产生,从本质上它和可见光一样,是一种电磁波,波长约:0.001~0.01(nm)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Becquerel, 1852-1908)在对一种荧光物质(硫酸钾铀)进行研究时发现了天然放射线,贝克勒尔射线。;玛丽·居里(M.S.Curie,1867-1934);天

文档评论(0)

189****1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