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的前世和今生—以《伤寒论》为例.ppt

中医经典的前世和今生—以《伤寒论》为例.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经典的前世与今生 ——以《伤寒论》为例 上海中医药大学 张苇航 2014.5.27 文献研究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新材料 新方法 新理论 阅读中医经典的步骤和体会 了解文本流传和选择版本 准确解读文辞语句 把握意义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细心体察文意 《伤寒论》源头文献 《内》《难》 《本经》等 经史著作 出土文献 马王堆医书 武威医简 西北汉简 敦煌遗书 了解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过程 居延汉简伤寒方: 伤寒四物:乌喙十分 细辛六分 术十分 桂四分 以温汤饮一刀刲,日三夜再行,解不出汗。 武威医简伤寒方: 治伤寒逐风方:付子三分,蜀椒二分……凡五物,皆冶合,方寸匕,酒饮,日三饮。 《汉书·李广苏建传 》:(苏武)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鑿地為坎,置熅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 因避讳改字:“坚”——“鞕”“固”“紧”“强” 药物功效 桂枝(箘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 吐吸,利关节, 补中益气。久服通神。 人参:味甘小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芍药:味苦。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附子:味辛温有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用药剂量:1两=15.625克 认识经典文本的本来面貌 《伤寒论》流传版本 敦煌本 《脉经》本 康平本(1060年,日本康平三年丹波雅忠藏本) 康治本( 1143年,日本康治二年沙门了纯抄本) 《金匮玉函经》 高继冲本(淳化本,见《太平圣惠方》) 唐本(见《千金翼方》卷九、卷十) 宋本《伤寒论》 《注解伤寒论》 白云阁本、湘古本、涪陵本 部分文辞再释 “越婢汤”(越脾汤?越痹汤?)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文字学 “痺”同“痹” 汉代用字,近义形旁换用现象普遍:疒—月—骨—足—身—女 其它书证 《外台秘要》卷十六“肉极热方四首”““《千金》疗肉极热……越婢汤方”后明确指出“一名起脾汤” 。 《黄帝内经明堂》卷一“大渊主痺气气寒厥”,《甲乙经》卷九第二篇“痺”作“脾”。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太素》卷三“阴阳杂说”载此文,脾作痺。杨上善注云:“阳明所发心痺等病也。” 《易纬·易通卦验》卷下:“当至不至,则先小旱,后小水,人手太阴脉虚,人多病喉脾。” 医理 《黄帝内经》除风痹、寒痹、湿痹外,亦有“痹热”,症见“多汗而濡” 。 《千金》《外台》越婢汤用以治疗肉极证(“身体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至阴遇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体淫淫如鼠走其身上。” )及风痹脚弱。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汤主之。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风寒——寒湿——湿热;邪实——邪实正虚——正虚;表——骨——脏 “喜忘”(喜妄?) 阳明蓄血: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蓄血三证:神志症状、局部不适、出血。 上一条为“阳明发黄”:?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自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lingjingy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