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第四章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ppt

《下篇第四章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四章 风成地貌 和 黄土地貌;概述 风成地貌的发育条件 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盛行;降水少,变率大且集中,蒸发作用强,地表径流贫,流水作用弱;植被稀少,疏松沙质,地表裸露;风大且频繁,是塑造风成地貌的主要营力。 风成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大陆性冰川外缘、湿润区少植被的沙质海岸、湖岸、河岸。;第一节 风沙流;第二节 风蚀地貌;(二)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1、风蚀蘑菇 主要由于风沙流对岩石磨蚀受到高度的限制。距离地面一定高度以上的气流沙量少,磨蚀小;而近地面部分沙量多,磨蚀作用强。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不同的岩石,当下部的岩性较上部易于风化,易于变得疏松时,蘑菇石更易形成,如图。;2、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后形成的孤立的柱状岩石,如图。 ;(三)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1、风蚀谷 干旱荒漠地区,因暴雨洪流的冲刷形成冲沟,在长期风蚀作用的改造下逐渐加深扩大成谷,沿主风向延伸。; 风城:基岩岩性软硬相间且水平成层,垂直节理不均的干旱地区经长期流水侵蚀和强劲的风蚀作用形成平顶层状或尖塔状小丘,远看像古城堡的断壁残垣,故称。;(四)风蚀雅丹(风蚀垄槽) 泛指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中,方向与主风向一致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如图。罗布泊洼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最为典型。;(五)风蚀洼地;第三节 风积地貌;二、风积地貌形态 沙漠里最基本的风积地貌是沙丘,按其与塑造沙丘形态的风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 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沙丘形态——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和复合型沙丘链等; 平行于风向的纵向沙丘形态——新月形沙垄、沙垄和复合型沙垄等; 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形态——金字塔沙丘等。;在风向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形成,形似新月,两翼顺主风向延伸,迎风坡凸而缓,坡度5-20°,背风坡凹而陡,坡度28 °—34 °,高度不大,很少超过15m。; 在沙源充足的地区,密集的新月形沙丘 相互连接,形成与风向垂直分布的新月形沙丘 链。新月形沙丘 和新月形沙丘 链还会不断增高和扩大,形成复合新月形沙丘 和复合型沙丘 链。;(二)纵向沙丘;两种风向呈锐角斜交,新月形沙丘一翼延伸,另一翼退缩,演化为新月形沙垄。;(三)多风向沙丘;三、沙丘的移动 (一)移动方向 力的合成方向(大致与逆沙风的年合成方向一致) (二)移动方式 1、前进式 2、往复前进式 3、往复式 (三)移动速度 主要取决于风速和沙丘高度,人类活动也会对沙丘移动速度产生一定影响;第四节 荒漠的类型;一、岩漠(石质荒漠) 发育在干旱山地或丘陵区,地面被切割破碎,山岭陡峭,石骨嶙峋,基岩凸露。 岩漠形成原因除了气候干燥,还因为构造运动较稳定,长期受风化、流水作用,碎屑物堆积下来。 岩石表面常覆盖油黑发光的“荒漠岩漆”(凝结水溶解带出的黑色铁锰沉淀物在风沙摩擦后光亮夺目),标志干旱区地貌发育到成熟阶段。;二、砾漠(砾石荒漠); 三、沙漠 沙漠是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分布最广的一种荒漠。沙漠的形成需要干旱气候和丰富的沙源 ,因此常分布在巨大的山间盆地和干燥平原上。;第五节 黄土地貌;(二)黄土的特性 1、成分 (1)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2)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3)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为主,还有钙结核、角闪石、云母)和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褐铁矿等)。 2、厚度 最大厚度达180~200m,主要分布在陕西泾河与洛河中下游地区,从不同黄土层来看,又以中更新世黄土最厚。;3、物理性质 (1)结构疏松,颗粒间孔隙较多(孔隙度一般在40~55%间),多孔性是黄土区别于别的土状堆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2)无沉积层理,但是垂直节理发育。 (3)易湿陷,遇水侵湿后会发生可溶性盐类(主要是CaCO3 )的溶解和部分粘土及其他细颗粒物质的流失,这种作用也称黄土的潜蚀作用。;二、黄土成因(以风成说最为普遍,另有水成说,风化残积说等) (一)风成说内容 认为亚洲中部(包括中国北部)地区的黄土,是由内陆干旱荒燥、半荒燥区强大的反气旋风从中部吹向外围,把大量黄土物质吹送到生长草本灌木的草原地带,逐渐堆积形成的。 ;(二)风成说依据 黄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如中国北部、中亚的黄土)和古大陆冰盖外围(欧洲,北美); 黄土矿物成分有高度一致性,但与所在区域下伏基岩没有多大联系; 距沙漠越远,粒度成分有

文档评论(0)

189****2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