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养鱼记》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docVIP

九年级语文《养鱼记》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九年级语文《养鱼记》人教四年制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养鱼记》 二. 本周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翻译课文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 知识分析: 1. 结构分析: 第一层(从“折檐之前有隙地”到“斯足以抒忧隘而娱穷独也”)写养鱼池。先交代养鱼池的位置,养鱼池形成的原因和修筑情况。然后叙述养鱼池的两个特点,一是“全其自然”,不方不圆,随地形而挖,不用砖砌,不用泥修,保持养鱼池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风貌,不显露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这也充分表现出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二是池水“汪洋”而“清明”。这里,作者将池水理想化了。描绘池水满溢之状,曰“微风而波,无波而平”;描绘池水的晶莹剔透,尤其妙绝。在繁星满天或者月光皎洁的时候,星光月影倒映在池水之中,与池水通透的柔光相辉映,池水又平添一分奇幻色彩和绚丽之美,“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两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接着抒发了对于养鱼池的无限欣赏,或者在池边休息,或者在池边散步,都有一种自足之感,“忧隘”和“穷独”得以解脱。这一层是由景及情,借景抒情。 第二层(从“乃求渔者之罟”到“感之而作《养鱼记》”)写养鱼。童子的“嚚昏而无识”造成大鱼“不得其所”,小鱼“有若自足”的结果。作者由养鱼一事发牢骚,借题发挥,托物言志。作者实际上是以“大鱼”自比,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才能受到压制不得不位居下僚,这与枯涸而死的“大鱼”相去无几,他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公平的,对童子的斥责,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主宰命运和人为地制造不公平事件的人的抨击。回首前文,作者陶醉于池边的无比惬意,正像在池水中的小鱼那样怡然自得。到底要做一条“大鱼”,还是要做一条“小鱼”呢?做“大鱼”难免枯死岸边的命运,做“小鱼”必须对环境妥协无所追求。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他看到了不公平的社会现实──有所追求就可能被压制,要想生活得安稳就得随波逐流,他意识到个人在实现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法解决的矛盾。 2. 写作特色: 这篇《养鱼记》,可以说是抒情与讽刺兼而有之的杂文。题曰“养鱼”,而文章的一半篇幅都用在对鱼池的描绘上。先从位置写起,说明这小池“直对非非堂”。再写鱼池形成的原因,那是由于有一块未种花草的空地,便用来挖成一个不方不圆不大不小的土坑,然后注入清澄的井水,使之成为池塘。池塘虽小,却是足供作者休息和散步的好地方。凭了作者艺术的素养和丰富的想像,竟然在这小小的池边获得了精神寄托,“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并且“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这确是朴实无华的抒情妙笔。 3. 总结: 这篇文章的讽刺内容实包括讽世和自嘲两个方面,因为作者早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当时的生活面和政治环境还是处于“忧隘”与“穷独”之中,同那枯涸在池边的大鱼实际上是相去无几的。作者所谓“感之而作”,其所“感”的内涵正在于此。而以抒情的笔触作为自我嘲讽的手段,则是欧阳修这篇杂文的创新独到之处,必须表而出之。 【模拟试题】 (一)子产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年。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符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符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左传》)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子必为政( ) (2)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3. 读此文后,你有什么认识?治理国家和百姓,是用宽政呢,还是用猛政? (二)诫太子勇 杨坚 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合天意,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我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又拟分赐汝兄弟。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今高颎赐汝我旧所带刀子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所常食如此。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 4. 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以自警戒”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以承宗庙之重。 B. 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志昔时之事。 C. 上以为渤海太守。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5.“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我心”指什么? 6. 既是训诫之词,就应讲一番“大道理”,隋文帝在训诲儿子的时候,为什么说要给儿子留下旧衣物服饰,一把刀子,一盒菹酱? 【试题答案】 (一) 1.(1)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2)句首语气助向发语词,表示发议论 2. 因为火性猛烈,百姓看着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被火烧死的。 3. 提示:子产向大叔传授的道理与经验是,管理国家和百姓的方法其一是宽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zz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