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预对策.docx

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预对策.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预对策 顾秀芹(昆山市中医医院输液室2153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2) 49-0061-03 【摘要】 目的分析发牛输液反应的原因,查找预防措施,减少临床输液反应 的发生。方法 观察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己确认输液反应的病例135例, 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牛输液反应的原因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辭具、 季节及个体差异等。结论 注意药物配伍及输注速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加强 输液观察,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把握好药品及输液器具的釆购渠道及质量关等, 才能够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牛。 【关键词】输液反应 主要原因 预防对策 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任何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的总称。 由于静脉输液具有高效、速效、可控制给药的特点,近年来静脉输液的数量在逐 渐扩大,因而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轻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出汗,体温在38.5°C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重者高达40? 42°C以上,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休克,甚至出现多脏器损害、呼吸循 环衰竭而死亡。木文对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期间确认发生的输液反应 135例进行临床分析,查找输液反应发牛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木院门急诊输液室3年共输液58.16万例,发生输液反应135例, 占总输液人数0.23‰,其中男79例,女56例,年龄2.2岁?82岁。春、 夏、秋、冬季分别发牛28、72、23、12例,经应急处理后均未出现严重后果。 1.2方法 对己确认的135例输液反应患者,从药物、护理操作、输液器材质量、 患者自身、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当时的讨论记录查找输液反 应发生的原因。 2结果 2.1药物因素(2135) 以上表格显示,输入中药如双黄连、苦喋子、丹参、热毒宁等出现输液 反应的比例较西药明显增高;输入大量液体、药物配伍不当或多种药物联合输注 较输入少量液体、单一药物易发生输液反应。 2.2季节因素(n=135) 以上表格显示在夏季发生率较高,占55.34%,可能与气温高时微生物 生长快,药品及器材容易受污染及患者抵抗力下降有关。 2.3患者自身因素(2135) 以上表格显示老年人与儿童患者易发生输液反应,可能是老年及儿童患 者对致热原耐受力差,同时发现体弱及高烧患者更易发生输液反应。 2.4药物因素 2.4.1热原叠加 联合静脉给药吋,各药的热原迭加在一起,有可能发 生热原反应。发现同厂家同批号的液体、针剂及输液器具,其细菌内毒素检查均 符合规定,但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将药物配伍后检查混合液细菌内毒素反应可为 阳性,由此可知是各合格注射剂中的内毒素迭加超过了阈值而致热原反应[l]o 2.4.2微粒叠加 微粒多为不能代谢的物质,可由碳酸钙、氧化锌、纤 维素、玻璃屑以及结晶体等组成[2]。虽然临床上药物在混合前不溶性微粒均符 合规定,但由于药物本身的浓度、pH值等不同,混合后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液体 中不溶性微粒增加而超标。配伍药物种类越多,微粒叠加越明显,多种药物配伍 不当造成微粒倍增[3]。特别是在中草药配制中的一些成分如色素、淀粉、糅质、 蛋H质等以胶态的形式存在于药液中,当中药深入液体中吋,容易发生氧化、聚 合反应,使配伍中不溶性微粒量明显增加[4]。此外如双黄连粉针剂颗粒等,在 配制时药物的稀释剂选择不当时,可能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如中药与含有离子 成分的液体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颗粒[5]。溶解不完全也 可成为不溶性颗粒。微粒的增加均可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2.4.3活菌污染因素 在药物生产过程中;或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发生 碰撞,包装出现裂纹或瓶口松动、漏气而产生微生物污染,被细菌或真菌感染的 液体进入人体内所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更为严重的急性菌感染反应,严重的可 患菌血症或败血症。菌污染反应虽然临床反应与热原反应相同,但是对人体损伤 程度最为严重。 2.4.4稀释剂选择不当 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 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提高输液反应的 发生率。因此中草药制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 选用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氏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2.4.5药物稳定性和PH值等因素有些药物因储存环境不当或放置吋 间过长可发生分解、聚合而产生杂质。如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等盐类注射液储 存过久会与玻璃瓶发生反应,可产生硅酸类的细微沉淀,引起输液反应。注射液 的PH值和渗透压要求与血液接近,多种药物配伍后会相互作用引起PH值的改 变,引起输液反应。 2.4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