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轼 朗读训练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方法,为下阕划分节奏,并找出韵脚,然后试着小声地读一读。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小 序 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写作背景 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上阕: 望月(写景) 下阕: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思考:本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者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人以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这体现了苏轼屡受打击后的徘徊困惑心态。 此处化用李白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整体感知上片大意 2、如何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整体感知上片大意 ——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 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这就流露出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愿? ——月宫里形单影只,冷冷清清,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又确定了“入世”的立场。这显现了苏轼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整体感知上片大意 此处化用李白的诗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此句是全词过渡句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什么?“无眠” 除了只怀念弟弟是深情外,还指什么人? 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表面是“埋怨月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月圆人不圆”的遗憾。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2、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狱中示子由》 释义:但愿与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缘付诸来生 3、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沁园春·孤馆灯青》 释义: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悠闲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平生。 4、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满江红·怀子由作》 释义:在黄河畔饮酒,想起往日情由,无限感慨。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