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ppt

一轮复习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轮复习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表 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区域城市化的不利影响)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0.01 0.63 6.35 23.91 0.03 0.04 17.27 9.89 41.87 2008 0.22 0.35 7.96 9.65 0.21 0.34 18.72 14.47 48.08 1991 未利 用地 滩涂 陆地 水域 城镇 园地 草地 林地 旱地 水田 年份 【解题探究】 (1)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他利用方式有哪些? 提示:耕地(种植业)、林地(林果业)、草地(牧业)、建筑用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滩涂和水域可以发展养殖业。 (2)如何描述某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特征? 提示:先根据图文(表)资料提供的数据分析变化规律,再分类描述。在描述过程中,一般用增加、减少、呈周期性、与××具有相关性等词汇。 【答案试做】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解析】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主要指各类土地的增加与减少;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城镇化的发展占用耕地以及水域面积减少。正确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方法技巧】围绕“可持续发展”,解决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迁移污染源,通过立法限制污染物排放,采用技术手段,改进生产设备。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加固训练】(2013·九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 A.石油、石化产业增长潜力较大 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 D.目前缺少增长快、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的主导产业 (2)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②加大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③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④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选D,(2)选D。第(1)题,近五年来,石油、石化产业产值比重大、增长慢,说明其增长潜力不大;农副产品加工比重小、增长快,说明发展空间大;纺织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不适合作为主导产业培育;该地区没有比重大、增长快的附加值高的产业。第(2)题,原料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不适合大规模开采和输出;传统产业多为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虽然可吸收部分剩余劳动力,但对环境压力大,而且附加值低,不适合作为主导产业培育。 【备选要点】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模式 (1)珠江三角洲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以广州、深圳等为中心的14个市县,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与外来资源相结合,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沿海地区新工业化发展道路。具有四个典型特征:一是政府主导;二是外向经济;三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市场化;四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联动。 *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 六 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分析某区域城市化进程时,要从利于工业化水平提高的区位因素入手进行 应用 举例 城市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群、“腾笼换鸟”、民工潮、民工荒、泛珠三角 地理 术语 13年(3考): 江苏T28 天津T12 福建T37 12年(2考): 广东T41 江苏T13、14 11年(2考): 江苏T28 安徽T23、24 三年 考题 三年7考 高考指数:★★★★☆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纲 考情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广东省中南部,_____下游。 (2)范围:图中A_____、B_____、珠海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珠江 广州 深圳 2.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城乡一体化 小城镇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

文档评论(0)

优秀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