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慈善组织公信力调查报告.docx

重庆市慈善组织公信力调查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市慈善组织公信力调查报告   Tip”:高亮是我的小思考,红字是我觉得我们可以改变的东西,也是这词活动可以利用的东西。   一、慈善概念   个人、群体或社会组织自愿向社会或受益人无偿捐助钱物或提供志愿服务的行为,是帮助弱势群体及脆弱社会成员摆脱各种困难、抵御风险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途径。慈善是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作为道德范畴,慈善反映人们建立在仁慈、同情和慷慨基础上的救助行为。   二、慈善大环境   Ⅰ国内:目前中国所有100多个慈善机构及公益组织每年获得捐助的总额约50亿元人民币左右,不足年GDP的%,并且,在我国有限的慈善捐款当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海外的捐赠,包括许多大型基金会、海外华人企业、跨国公司和个人捐赠,而来自国内的慈善募捐只占了不超过一半的比例。中华慈善总会统计,目前每年收到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一份慈善公益组织的专项调查显示,全国上千万家企业里,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慈善捐赠。   我国人均捐献款一度仅为元,不足人均GDP的%,志愿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很多人虽参加过捐款捐物活动,但主要捐赠渠道还是通过政府号召、单位或学校组织,而“经常主动捐赠”的人数很少。捐款捐物、扶助弱势群体的慈善意识在全社会尚未普遍形成。   Ⅱ国外:而美国慈善机构每年获得的捐助总额占%,英国为%,加拿大为%。美国只有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   85%的捐款来自普通民众。   三、厦门市的慈善环境   ①慈善募款动员能力不足,募集方法和手段落后。厦门市慈善会XX年募集到的善款约116万元,XX年善款为70万左右,XX年是50万左右。市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的捐助来源大部分是来自政府组织和动员的“万人献爱心,慈善一日捐”活动,每年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到的款额有几百万元。同心慈善会每年的捐赠收入是200万左右,厦门慈善组织每年的募款额绝不会超过500万元,相当于厦门GDP的%。相比之下,上海同类数字为%。②慈善救助不平衡。官办慈善组织资金雄厚,精神关怀少,且仅针对本市户籍;民间慈善组织力量微弱。③官办半官办组织为主,民间慈善组织少。官办的慈善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政府行政机构,组织的行政化色彩浓厚,行政干预多。忽视向社会反馈捐助的效果,捐助管理制度不到位,社会公信力不足,压抑了社会捐助的积极性。   四、慈善意识的变迁   中国有深厚的慈善传统,也不乏慈善理念,但传统的慈善理念却有其局限性。而在现代慈善理念中,一个人之所以行善,不是简单地出于个人做好事的动机,而是承担对他人的社会责任。公民把慈善当作个人的义务,这是一个社会的慈善文化被个人内化的结果,这种内化应是一种柔性的过程,而不应是一个强制性的过程。   中国并不是慈善意识断裂,未能传承古老的慈善传统,而是需要重建现代的慈善文化。国人常将施舍等善行同个人德行或“功德”相联系,修个好名声或好   来世。慈善这种责任不是分外的德行,而是个人自我强加的义务,是现代公民在公共生活中主体地位的体现。从个人美德到公共责任的转变,使慈善成为一种“平常行为”,捐与不捐,捐多少,不但取决于一个人的能力,也取决于一个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究竟是激发恻隐之心还是倡导新的慈善责任理念?   道德教化→感同情感→社会责任→慈善本能   五、慈善疲软分析   第一,慈善公益意识差。这里主要存在着几个认识误区。一是认为慈善事业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中,政府包办所有的社会公益事业,这使得许多人形成了一种认识,慈善事业应该由政府管,跟普通平民百姓没关系。二是认为,慈善是富人的事,自己算不上富人,不用做善事。这些认识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整个社会慈善文化的形成,阻碍了捐赠事业的发展。加之中国社会保留着将财产留给子孙的传统观念,也制约着一部分民众的捐赠热情。   第二,行政命令、硬性摊派挫伤了民众捐赠的积极性。每有重大灾难发生或突发公共事件,或年终的“送温暖”活动,往往都是各级政府组织募捐。捐款数额一般都被量化,行政领导、党员带头,“论资排辈”,人们往往感觉这不是奉献爱心,而是完成任务,这种硬性的摊派募捐,不利于慈善意识的养成,打击了民众慈善积极性。   第三,经济基础不足。慈善募捐最需要的就是资金,因此进行慈善捐赠,献身慈善事业,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的。从慈善组织方面来说,慈善募捐应本着自愿的原则,提倡量力而行。   第四,慈善组织公信力低。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直接关系到慈善组织能否得到公众的捐赠,并影响民众捐赠的信心和热情。信息不公开,慈善组织自身定位不明   确,公益腐败事件的不断出现,严重损害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六、慈善活动的突破口   第一,建立现代慈善理念。平常心做慈善,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