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版第五章 维生素与无机盐.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VitB1与TPP B2与FMN/FAD FMN/FAD递氢作用机理 VitPP与NAD+/NADP+ NAD+/NADP+递氢作用机理 VitB6与B6- P 泛酸与CoA 生物素的结构 叶酸与四氢叶酸 VitB12与甲钴胺素等 B12参与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的作用 硫辛酸的结构 泛醌的结构 第四节 微量元素 一、概念 指人体内含量低于0.01%、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 二、常见微量元素 铁、碘、锌、硒、铜、钴、钼、铬等。 (一)钙磷的含量、分布与生理功能 1.含量与分布 钙:1000g分布于骨骼、牙齿,1g分布于细胞外液。 磷:600g分布于骨骼、牙齿,100g分布于软组织(有机磷),0.5g分布于体液(无机磷)。 2.生理功能 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心肌兴奋性;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作为第二信使;作为一些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参与腺体分泌及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 磷:构成机体成分;参与能量代谢;参与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磷酸盐构成缓冲体系,维持酸碱平衡。 (二)吸收与排泄 1.吸收 钙的吸收形式是离子钙,每天吸收500mg,分泌325mg,净吸收175mg。吸收部位在小肠,而吸收率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磷的吸收形式是H2PO4-,每日摄取约30mmol。吸收部位是小肠,以空肠最强。 2.排泄 钙:约20%经肾排出,80%随粪便排出。 磷:通过肠道和肾脏排泄,以肾脏排泄为主。 (三)血钙和血磷 1.血钙 血钙指血浆中所含的钙,平均为2.25~2.75mmol/L。可分为可扩散钙和非扩散钙。 非扩散钙指与血浆蛋白(主要为白蛋白)结合的钙。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 可扩散钙主要为离子钙及少量与柠檬酸或其它酸结合的可溶性钙盐。 血浆中发挥生理作用的主要为离子钙。 蛋白结合钙 离子钙 HCO3- H+ (三)血钙和血磷 2.血磷 血磷是血浆中的无机磷酸盐,80%~85%是HPO42-,其余是H2PO4-。成人血磷为1.1~1.3mmol/L。 3.血钙和血磷浓度积 Ksp(钙磷溶度积)=[Ca]×[P]= 2.5~3.5 (以mmol/L表示) [Ca]×[P]3.5,则钙和磷以骨盐形式沉积于骨组织; [Ca]×[P] 2.5,则妨碍骨的钙化,甚至可使骨盐溶解,影响成骨作用 (四)钙磷代谢的调节 ? PTH 1,25-(OH)2D3 CT 血钙 ↑ ↑ ↓ 血磷 ↓ ↑ ↓ 小肠钙吸收 ↑ ↑↑ ↓ 小肠磷吸收 ↑ ↑ ↓ 肾钙磷重吸收 钙↑、磷↓ ↑ ↓ 溶骨作用 ↑↑ ↑ ↓ 成骨作用 ↓ ↑ ↑ * * *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五章 维生素与无机盐 (Chapter 5:vitamins and inorganic salt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维生素概述 一、概念 二、命名和分类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Vitamin A 二、Vitamin D 三、Vitamin E 四、Vitamin K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Vitamin C 二、B族维生素 第四节 微量元素 一、概念 二、常见微量元素 第五节 钙磷代谢 一、概念 维生素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虽需要量不多,但机体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速度很慢,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二、命名和分类 (一)命名 1.按发现先后顺序: 如A、B、C、D等 。 2.按其生理功用: 如抗脚气病维生素、抗坏血病维生素、抗干眼病维生素等。 3.按其化学成分: 如硫胺素、吡哆素、硫辛酸、钴胺素等。 (二)分类 按溶解度分为: 1.脂溶性维生素:VitA、D、E、K 。 2.水溶性维生素: (1)VitC (2)B族:B1、B2、B6、B12、PP、泛酸、叶酸、生物素等。 一、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 (一)化学结构与性质 1.结构:含一个脂环和一个侧链的不饱和的一元伯醇。 2.性质: 还原性:视黄醇可被氧化成视黄醛,视黄醛又可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重新转变成视黄醇。 顺反异构现象:视黄醇与视黄醛均有顺反异构现象,最重要的顺反异构体有11-顺视黄醛和全反视黄醛。 维生素A的结构 维生素A的氧化 顺反异构转变 ?-胡萝卜素的结构 (二)生理功能与缺乏病 1.构成视觉细胞中的感光物质 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含视紫蓝质 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含视紫红质 视紫蓝质和视紫红质统称为视色素 ,维生素A是构成视色素的成分。 视紫红质=11-顺视黄醛+视蛋白 暗适应时间:从强光环境到弱光环境中,从进入到能看见所需的时间。 缺乏病:夜盲症(雀目) 维生素A参与视觉作用 视紫红质 11-顺视黄醛 全反视黄醛 视蛋白 全反视黄醇 11-顺视黄醇 NAD+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